申紀蘭:不忘初心,把根永遠紮在農村大地上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申紀蘭(lan) (中)在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和村民交流(2011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一身深藍色粗布衣服、一頭剛蓋住耳朵的短發,在1975年剪掉長辮子之後,申紀蘭(lan) 4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種在農(nong) 村最常見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離開勞動,即便89歲高齡,每天還是力所能及地參加勞動。

  “要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一起,把根永遠紮在農(nong) 村大地上。”她說,這是她的初心。

  申紀蘭(lan) 1929年出生於(yu) 山西省平順縣山南底村,是全國唯一連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人,一生堪稱傳(chuan) 奇。

  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的人大代表申紀蘭(lan) 在報到(1954年9月攝)。新華社發

  她嫁到西溝村時才18歲,婚後第六天就下地幹活,一生信守“勞動就是解放”。

  上世紀50年代,她帶著十幾個(ge) 姐妹加入互助組,和男人一樣種樹開荒,把男女“同工同酬”變成了現實。至今,村裏仍流傳(chuan) 著這樣的“鬥爭(zheng) 故事”:

  春播快開始了,成堆的糞要往地上勻。婦女裝一天糞7分工,男人挑、勻一天10分工。幹了一天,婦女們(men) 都想挑糞勻糞。男人不願意,就比賽。一樣多的人和地,男人休息了,婦女不休息,不到晌午,婦女們(men) 都勻完了,有的男人還沒勻完,連最反對同工同酬的男社員也說:“該提高婦女的底分了。”

  1983年,西溝村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迎來改革開放後的新起點。2年後,申紀蘭(lan) 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辦起了平順縣第一個(ge) 村辦企業(ye) ,西溝村逐漸走上了快速發展道路。

  現在,西溝村有集體(ti) 企業(ye) 4家、民營企業(ye) 12家。2018年,村集體(ti) 可支配收入210萬(wan) 元,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9800元。

  申紀蘭(lan) (左)和婦女們(men) 在一起勞動(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在申紀蘭(lan) 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勞動”的初心已經化為(wei) 血液。即便在擔任山西省婦聯主任期間,她依然早早起床,給大家掃地、打開水、擦桌子,也不曾將自己和孩子戶口遷到城市。

  申紀蘭(lan) 對物質生活看得很輕。她住的仍是上世紀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張舊桌子和一個(ge) 舊式小櫃子,一張老式木床占了半個(ge) 屋子,沒有一件現代化家具和高檔電器。但她卻多次將獎金捐給村集體(ti) 。她堅持不領廳級幹部工資,原來每月隻拿村集體(ti) 150元補貼,這兩(liang) 年才漲到300元。

  “什麽(me) 時候也不能忘記黨(dang) 的教導,不能脫離群眾(zhong) ,要給群眾(zhong) 幹工作。”申紀蘭(lan) 說。

發布時間:2018年12月26日 07:10 來源:新華社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