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men) 現在講第十六個(ge) 問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新時代改革。
得民心者得天下,曆史告訴我們(men) ,隻有依靠人民、為(wei) 了人民的改革,才能夠取得成功。但凡改革為(wei) 了謀私利,為(wei) 了一黨(dang) 一己之利,這樣的改革必然會(hui) 遭受失敗。習(xi) 近平同誌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人民是十九大報告當中最高頻率的一個(ge) 詞匯,在整個(ge) 三萬(wan) 多字的報告中,“人民”就出現了二百零三次。四個(ge) 半月後,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的閉幕會(hui) 上,習(xi) 近平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他特別肯定了中國人民所具有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
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新時代改革的價(jia) 值取向,也是治國理政的根本原則、根本方略。下麵我們(men) 從(cong) 三個(ge) 方麵來闡釋這個(ge) 問題。
第一個(ge) 問題,習(xi) 近平同誌時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他在十六歲的時候就離開北京,到了陝西延安叫作梁家河的小村子。他來到了農(nong) 村,住進了窯洞,睡上了土炕,捧起了粗瓷大碗,說起了陝北鄉(xiang) 親(qin) 話。在七年的知青歲月中,他和農(nong) 民麵對麵地交流,肩並肩地勞動,結下了心貼心的情誼,所以他真正了解農(nong) 民,真正把農(nong) 民放在心上。
2012年12月,習(xi) 近平同誌履新不久,就來到河北阜平縣看望貧困群眾(zhong) 。我們(men) 在這裏可以看到,他坐在土炕上,在火爐邊親(qin) 切地和農(nong) 民交談。在那裏他無論是在路邊小飯店吃飯,還是和農(nong) 民合影,是詢問百姓,還是了解民生工程,他時刻關(guan) 注的是人民的獲得感。
2014年1月,他又來到了內(nei) 蒙古的棚戶區。在這裏他對牧民們(men) 說,我們(men) 黨(dang) 員幹部要有這樣的一個(ge) 意識,就是我們(men) 隻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ge) 人沒有脫貧,我們(men) 就不能安之若素,隻要人民幸福生活的願望沒有實現,我們(men) 就要和人民群眾(zhong) 一起奮鬥。
在2016年快過春節的時候,他又來到了地理位置非常偏僻、 非常落後、基礎設施很差的神山村。在這個(ge) 村子裏有21戶貧困戶,總書(shu) 記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在扶貧的路上,我們(men) 絕不能落下一個(ge) 貧困群眾(zhong) ,也絕不能丟(diu) 下一個(ge) 貧困群眾(zhong) 。現在再去神山村,我們(men) 就可以看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習(xi) 近平同誌指出,民生工作是離百姓最近的工作,是最能夠得到群眾(zhong) 支持和擁護的工作,這個(ge) 工作沒有終點,隻有一個(ge) 一個(ge) 新的起點。所以我們(men) 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覆蓋麵更廣的、作用更直接的一些舉(ju) 措,要實實在在地為(wei) 群眾(zhong) 解難題,要增長群眾(zhong) 的福祉。這是第一個(ge) 方麵。
第二個(ge) 方麵,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改革,就要使人民獲得更多的獲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以人民為(wei) 中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不是一個(ge) 抽象的判斷,我們(men) 以人民為(wei) 中心,就要關(guan) 注人民的需要,關(guan) 注人民的利益。新時代人民的需要發生了變化,我國社會(hui) 的主要矛盾又變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於(yu) 這樣一個(ge) 矛盾,習(xi) 近平同誌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所以他在十九大報告當中也對滿足人民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
我們(men) 社會(hui) 要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各方麵的建設,要營造一個(ge) 安全優(you) 美的環境,這一點正是為(wei) 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我們(men) 的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發展目標都有了一個(ge) 更高的要求。我們(men) 要使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有更強的幸福感,更穩定的安全感,所以我們(men) 新時代的改革,從(cong) 努力讓每個(ge) 孩子得到公平、高質量的教育,到我們(men) 人人都要通過辛勤勞動得到自身發展,從(cong) 加強社會(hui) 保障到脫貧攻堅,從(cong)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到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我們(men) 新時代的改革可以說始終以人民為(wei) 中心,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等,作為(wei) 我們(men) 想問題、幹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我們(men) 新時代的改革,讓每個(ge) 公民的醫療、教育、健康、衛生等這些狀況都能得到很大的改善,使適齡的兒(er) 童有學可上,人們(men) 病了可以到醫院看病,老了能夠得到贍養(yang) 。
在講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時候,是說人民當家作主才是我們(men) 民主政治的本質,要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體(ti) 現人民的意誌,要保障人民的權益。所以我們(men) 在講美麗(li) 中國的時候,也是指向人民,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有更多的、更好的、優(you) 質的生態產(chan) 品。對於(yu)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也是要以人民的需求為(wei) 標準,就是人民群眾(zhong) 反對什麽(me) 、痛恨什麽(me) ,我們(men) 黨(dang) 的建設就要努力糾正什麽(me) 。這一切都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思想,在經濟社會(hui) 文化的各個(ge) 方麵得到充分的體(ti) 現。
第三個(ge) 問題,以人民為(wei) 中心,就要實現共同富裕。新時代以人民為(wei) 中心,體(ti) 現出一些新的特點,新的情況,新的變化,我們(men) 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變成更加注重社會(hui) 公正,努力實現共同富裕。在當初改革的時候,我們(men) 不可能大家齊步走,同時脫貧,隻能是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我們(men) 以人民為(wei) 中心,就不能夠以一部分人為(wei) 中心,以一部分地區為(wei) 中心,而是以全體(ti) 人民的利益和需要為(wei) 中心。
所以社會(hui) 主義(yi) 要消滅剝削,消除兩(liang) 極分化,這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達到共同富裕,這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和資本主義(yi) 的根本區別。改革開放之初,那個(ge) 時候首要的任務是解決(jue) 人民的生存問題,解決(jue) 人民的溫飽問題。所以我們(men) 要解放生產(chan) 力,發展生產(chan) 力,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我們(men) 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共同富裕,則是要講究注重社會(hui) 發展的合力,形成一個(ge) 曆史合力,推動改革向前推進。
習(xi) 近平同誌特別強調,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改革,它不能夠止步於(yu) 一個(ge) 思想範圍,要有實際的、實踐的一種推動,要體(ti) 現在我們(men) 中國改革的實踐和發展的過程中。它應該是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我們(men) 全麵決(jue) 勝小康社會(hui) ,解決(jue) 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現實問題,就是要縮小各地區、各個(ge) 行業(ye) 之間的差別,實現共同發展,均衡發展。我們(men) 的精準扶貧就是要使貧困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ge) 人,這樣才是我們(men) 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驟。所以新時代的改革,是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改革,是始終把人民放在首位的改革,是不斷地提升人民地位的改革,也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改革,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改革。在這樣一個(ge) 改革的時代,應該使每一個(ge) 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都有共同進步的機會(hui) ,共同成長的機會(hui) 。隻有這樣,才是真正地以人為(wei) 本,才能激發人民群眾(zhong) 心底的那一種創造精神,那一種內(nei) 在的潛力,才能形成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合力和平衡機製,由此才能真正地將中國改革推向前進。
這個(ge) 問題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