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men) 現在講第五個(ge) 問題,中國改革堅持實事求是。
進入中央黨(dang) 校大門,你就會(hui) 看到一塊花崗岩,上麵鐫刻著四個(ge) 大字:實事求是。這四個(ge) 字是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中央黨(dang) 校題寫(xie) 的校訓,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改革和發展的思想路線,中國改革的成就表明中國改革的成功得益於(yu)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men) 下麵從(cong) 三個(ge) 方麵來看一下這個(ge) 問題。
第一是一條紅線:實事求是。這個(ge)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dong) 用中國成語概括的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種概括的智慧,可以說來自中國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發展。長沙嶽麓書(shu) 院是我國四大書(shu) 院之一,在這個(ge) 書(shu) 院的中心位置有一座講堂,高懸著實事求是的匾額,當時青年毛澤東(dong) 曾寓居在這裏,他深受書(shu) 院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實事求是思想的影響。毛澤東(dong) 把實事求是創造性地運用於(yu) 中國革命的實踐當中,他從(cong) 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把馬列主義(yi) 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實際、中國革命的具體(ti) 情況相結合,探索出了一條不同於(yu) 蘇聯的成功的革命道路。毛澤東(dong) 從(cong) 哲學的高度來解釋實事求是,實事是什麽(me) ?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這個(ge) “是”呢?就是客觀事物內(nei) 部的規律、聯係;這個(ge) “求”就是我們(men) 要探索、要研究。所以我們(men) 要從(cong) 實際出發,從(cong) 其中引出固有的規律性、內(nei) 部聯係,作為(wei) 我們(men) 行動的指南。
毛澤東(dong) 在《中國社會(hui) 各階級的分析》一文當中開篇就提出問題:誰是我們(men) 的敵人?誰是我們(men) 的朋友?這個(ge) 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他分析當時存在的各階級不同的狀況,它們(men) 的不同的要求,然後提出了革命對象的問題,提出了革命道路的問題,提出了革命方式的問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從(cong) 成立以來能夠發展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執政黨(dang) ,取得了偉(wei) 大的成就,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道路上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奇跡,根本的法寶就是實事求是。
第二,實事求是開啟了改革。1977年,四川廣漢縣一群生產(chan) 隊長自發地掛起了分組作業(ye) 、定產(chan) 獎懲的一個(ge) 牌子,然後就向生產(chan) 隊的權力發起了衝(chong) 擊、發起了挑戰。三年之後,人民公社的牌子就從(cong) 廣漢縣向陽公社摘下來了,取而代之的是鄉(xiang) 政府。幾年之後中國大地上數萬(wan) 個(ge) 人民公社都變成鄉(xiang) 政府、鎮政府了。人民公社改成鄉(xiang) 鎮不隻是名稱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nei) 容的變化、實質的變化。鄉(xiang) 鎮是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實事求是、在現實的生產(chan) 力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的生產(chan) 資料所有製形式,這是一個(ge) 必然的結果。
1977年6月,當時的安徽省委書(shu) 記萬(wan) 裏突破了“左”的條條框框,要實行以生產(chan) 為(wei) 中心的方針。他深入農(nong) 村調研,製定了省委的六條規定,他說農(nong) 村的生產(chan) 要因地製宜,要因時製宜,要尊重生產(chan) 隊的自主權,要鼓勵群眾(zhong) ,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體(ti) 製進行改革,所以他就在安徽率先實行包產(chan) 到組、包產(chan) 到戶、包幹到戶,這樣長期停滯的死氣沉沉的農(nong) 業(ye) 經濟得到迅速的改觀。這就是將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的結果,是實事求是的改革。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會(hui) 議召開,鄧小平在會(hui) 上發表了著名的講話,是什麽(me) 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團結一致向前看。他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連接在一起,所以豐(feng) 富了實事求是的內(nei) 涵。他說實事求是就是要打破習(xi) 慣的勢力、教條的做法、主觀的偏見,我們(men) 要研究新情況,要解決(jue) 新問題。在隨後召開的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上,批判了“兩(liang) 個(ge) 凡是”的錯誤方針,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條思想路線就是要把黨(dang) 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發展的軌道上來,同時進行多方麵的改革,由此成功開啟了當代中國改革的進程。
改革目的是要大幅度地提高生產(chan) 力,要多方麵地改變同生產(chan) 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以及上層建築,要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思想方式。鄧小平抓住了事情的根本。有人把鄧小平歸結為(wei) 實用主義(yi) 者,實用主義(yi) 是什麽(me) ?是否定真理的絕對性、真理的客觀性的唯心主義(yi) 觀點,這和鄧小平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思想態度完全不同。當時鄧小平確實很希望盡快把中國經濟搞上去,他認為(wei) 搞理論論爭(zheng) ,爭(zheng) 來爭(zheng) 去也爭(zheng) 不出什麽(me) 結果,反而耽誤了時機,錯過了發展的機遇。他說應該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不要先下結論,先幹起來再說。
鄧小平的不爭(zheng) 論,實際上彰顯了他的真抓實幹、踏實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實踐第一的工作態度。由此鄧小平提出三個(ge) 有利於(yu) 的改革標準,哪三個(ge) 有利於(yu) 呢?他說判斷的標準應該是:是否有利於(yu) 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是否增強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yu)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正是根據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原理,根據社會(hui) 發展的實際情況,鄧小平從(cong) 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從(cong) 中國的發展實際出發,全麵反思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發展的目標,反思我們(men) 的中心任務、我們(men) 的改革步驟、我們(men) 的手段、策略,全麵改革與(yu) 生產(chan) 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不斷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所以才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發展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
第三個(ge) 問題,實事求是是中國改革的基本原則。實事求是是中國改革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國改革成功的重要根據。我們(men) 的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理論、社會(hui) 主要矛盾判斷的依據、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我們(men) 的發展目標,其實都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和工作原則。鄧小平說:我是實事求是派。他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就是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所以他非常反對高調空談、形式主義(yi) 。他說,我們(men) 現在有一個(ge) 問題就是形式主義(yi) 太多了。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yi) 的精髓,所以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理論,這是對中國發展的曆史方位的一個(ge) 科學的判斷,也是我們(men) 改革的出發點。
1979年3月,鄧小平提出,我們(men) 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實際,現在我們(men) 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要走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國情是什麽(me) ?鄧小平充分地思考分析中國國情,確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方式、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理論。社會(hui) 主義(yi) 本身就是共產(chan) 主義(yi) 的初級階段,我們(men) 又處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所以我們(men) 是不發達的階段,我們(men) 都要從(cong) 這個(ge) 實際出發。中國這樣的底子,人口多、耕地少,勞動生產(chan) 率不高,所以我們(men) 很難一下子發展起來,國民收入的增長也不可能一下子提高,所以我們(men) 的四個(ge) 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在這樣的曆史階段,我們(men) 社會(hui) 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這就是一個(ge) 實事求是的判斷。這個(ge) 矛盾要求我們(men) 的任務就是要發展生產(chan) 力,要滿足人民的需要。我們(men) 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jue) 矛盾,所以這個(ge) 主要矛盾就起著基礎性、決(jue) 定性的作用。我們(men) 要牢牢抓住主要矛盾,解決(jue) 主要問題。那麽(me) 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矛盾,完成這個(ge) 任務,鄧小平帶領我們(men) 製定了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這就是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這個(ge) 目標的本質反映了人民的願望、人民的要求,也是符合我們(men) 國家國情的。那麽(me) 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目標,我們(men) 還有一些具體(ti) 的、可行的、實事求是的戰略步驟,這就是首先解決(jue) 溫飽,然後進入小康,到21世紀的中葉才基本實現現代化。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步驟,都反映了我們(men)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發展規律,它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中國改革成功的基本論斷和發展要求。
這一節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