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從(cong) 政生涯,恰好契合了中國波瀾壯闊的40年改革開放曆程。在正定,改革開放初潮湧動,他帶領當地百姓解放生產(chan) 力、脫貧致富;在福建,他辦經濟特區、為(wei) 外商投資營造良好環境;在浙江,改革開放已取得一定成果,他開始將目光投向開發較少的藍色海域;在上海,他抓黨(dang) 建、發展高新技術,鼓勵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梳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各地主政期間的改革措施,不難看出其中的一脈相承與(yu) 不斷豐(feng) 富發展。
《習(xi) 近平的改革足跡》係列特稿,帶您一起沿著總書(shu) 記的改革足跡回顧我國波瀾壯闊的改革曆程,領略人民領袖的改革思想與(yu) 開放胸懷。
“浙江改革開放二十多年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前進的改革創新之路,就是一段‘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的曆程。”
習(xi) 近平初到浙江工作時,浙江已連續多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四,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名列全國各省區第一。習(xi) 近平後來回憶:“2002年我從(cong) 福建到浙江工作的時候,腦子裏裝的就是這個(ge) 問題:當時浙江發展得這麽(me) 快這麽(me) 好,我這個(ge) 接力棒怎麽(me) 跑,來了幹一些什麽(me) ?”
在深入調研、深邃思考的基礎上,習(xi) 近平在2003年7月的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ti) (擴大)會(hui) 議上,作出發揮“八個(ge) 方麵優(you) 勢”、推進“八個(ge) 方麵舉(ju) 措”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八八戰略”成為(wei) 浙江全麵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推進改革
“權為(wei) 民所用、情為(wei) 民所係、利為(wei) 民所謀”
回望浙江的信訪工作,2003年是個(ge) 很重要的時間點。
那一年,浙江全省推廣領導下訪接待群眾(zhong) 製度,時任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將下訪的第一站定在浦江。
那時的浦江縣,以信訪量大、越級上訪多而“聞名”。2002年,浦江全縣受理信訪10307件次,是浙江省信訪重點管理縣。
2003年9月18日早上8點多,50歲的杭坪鎮杭坪村村民蔣星劍走進浦江中學的一間教室,這間教室被臨(lin) 時改為(wei) 接訪室,裏麵坐著習(xi) 近平等領導。
蔣星劍要反映的是20省道浦江段的拓寬和改造問題,他說:“省道浦江段路況太差,不僅(jin) 老出事,還製約了村子發展。我們(men) 多次上訪盼修路,總沒有下文。”
聽完蔣星劍的訴求並征求交通部門意見後,習(xi) 近平當場拍板:省道改造工程要克服困難盡快開工建設。
那天,習(xi) 近平共接待了9批20餘(yu) 位來訪群眾(zhong) ,解決(jue) 了一批久拖不決(jue) 的難題。他告訴隨行幹部:我們(men) 要變群眾(zhong) 上訪為(wei) 領導下訪。幹部多下訪,群眾(zhong) 少上訪。隻要群眾(zhong) 反映合情合理合法的問題,都應千方百計予以解決(jue) 。
浦江信訪接待辦
2005年10月,全長19.8公裏的20省道浦江段全線貫通,昔日的盤山公路變成致富大道。村民為(wei) 此向政府寄出一封感謝信,上麵蓋有97個(ge) 村民委員會(hui) 的鮮紅印章,代表著20多萬(wan) 村民的心意。
習(xi) 近平在《之江新語》中這樣寫(xie) 道:“我們(men) 的責任,就是向人民負責,為(wei) 群眾(zhong) 解難。既然群眾(zhong) 有信訪訴求,我們(men) 就應該千方百計去排憂,撲下身子去解決(jue) ,切實履行‘權為(wei) 民所用、情為(wei) 民所係、利為(wei) 民所謀’的莊嚴(yan) 承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那種要錢不要命的發展,那種先汙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複的發展,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餘(yu) 村,浙江的一個(ge) 普通山村。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餘(yu) 村人靠山吃山,憑借優(you) 質石灰岩資源,先後建起了石灰窯,辦起了磚廠、水泥廠等。上世紀90年代,村集體(ti) 經濟收入一度達到300多萬(wan) 元。
但憑借“靠山吃山”富起來的餘(yu) 村,很快嚐到了苦頭。“礦區煙塵漫天,常年一片灰蒙蒙,許多村民都不敢開窗戶”成為(wei) 當地人的痛苦記憶。
2005年8月15日,習(xi) 近平來到餘(yu) 村調研民主法治村建設。根據行程安排,他將在村裏停留20分鍾,隻聽匯報,不作講話。
在村裏的小會(hui) 議室,時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鮑新民匯報說,餘(yu) 村通過民主決(jue) 策,關(guan) 停了汙染環境的礦山。現在開始搞生態旅遊,打算讓村民借景生財。
“聽到這裏,習(xi) 書(shu) 記很高興(xing) ,表揚我們(men) ,一說就是20分鍾。”時任天荒坪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的韓樹根錄下了這段後來成為(wei) 珍貴史料的重要講話。
餘(yu) 村“兩(liang) 山”會(hui) 址公園
習(xi) 近平說:“一定不要再想著走老路,還這樣迷戀著過去的那種發展模式。所以,剛才你們(men) 講了,下決(jue) 心停掉一些礦山,這個(ge) 都是高明之舉(ju)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men) 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9天後,習(xi) 近平在《之江新語》專(zhuan) 欄發表文章《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他明確提出:“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生態農(nong) 業(ye) 、生態工業(ye) 、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you) 勢,那麽(me) 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向海而興(xing)
“發展海洋經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業(ye) 。”
2015年5月25日,習(xi) 近平在舟山城市展示館了解舟山群島新區規劃。
浙江是海洋資源大省,擁有海域麵積26萬(wan) 平方公裏,是陸域麵積的2.6倍。習(xi) 近平一到浙江任職,就把目光投向藍色海域。
上海島、進漁村、訪漁民……2003年到2007年,習(xi) 近平每年都到舟山就海洋經濟主題進行調研,足跡遍布11個(ge) 島嶼。
曾幾何時,因一水之隔,舟山海島經濟受到製約。跨海登陸、直抵彼岸,是每個(ge) 舟山人心中的夢想。
1999年舟山啟動“大陸連島”工程,最初是小規模建設。2003年1月,習(xi) 近平第一次到舟山調研時指出:“這是一個(ge) 很重要的工程,連島大橋如果建起來了,對舟山的發展是一個(ge) 根本性的推動。”2004年9月習(xi) 近平再次到舟山調研時,明確要求連島工程快馬加鞭,爭(zheng) 取早日建成。他說,建成以後,那就是“千裏江陵一日還”了……將來會(hui) 產(chan) 生怎樣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怎麽(me) 估計都不會(hui) 過分。
“新世紀新階段浙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天地在哪裏?在海上!” 2002年12月,習(xi) 近平提出浙江要“爭(zheng) 取發展成為(wei) 海洋經濟強省”。經過大量調研論證,《關(guan) 於(yu) 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若幹意見》《浙江海洋經濟強省建設規劃綱要》等文件先後出台。此後,浙江全省海洋經濟以年均19.3%的增長率快速發展。2005年,海洋經濟總產(chan) 值占浙江全省GDP的比重上升到8%。
在浙江工作的1600多個(ge) 日日夜夜,習(xi) 近平以務實的作風,寬廣的視野,深邃的目光將改革向深向實推進,推動浙江經濟社會(hui) 發展進入更廣闊的新天地。(央視網提供)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