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西,在維吾爾語裏是鹽堿地的意思。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個(ge) 村莊就叫達西村,達西村曾經就是塊自然環境惡劣,人煙稀少的鹽堿地。但經過當地人幾十年的努力,變成了環境優(you) 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村莊,有了“塞外華西村”的美譽。
2009年,習(xi) 近平曾經到達西村考察,當時他在那裏提出了加強民族團結、發動群眾(zhong) 從(cong) 事二三產(chan) 業(ye) 等五個(ge) 要求一個(ge) 希望。
2014年4月,習(xi) 近平在新疆考察時提到了沙吾爾·芒力克,講到了達西村的村訓——“口袋裏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消息傳(chuan) 來,沙吾爾·芒力克和全體(ti) 村民十分激動,給習(xi) 近平寫(xie) 信,匯報了近年來村裏的發展變化,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2014年9月,他們(men) 收到了習(xi) 總書(shu) 記的回信。在回信中,總書(shu) 記對達西村發生的變化表示欣慰,還提出希望把生產(chan) 搞得更好,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在達西村,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比比皆是——
二十多年前,郭宗俊從(cong) 河南來達西村。
郭宗俊身上背著行李,艾沙·吾守爾是村幹部,問他幹啥的?郭宗俊說他是打工的。艾莎問他吃飯沒?郭宗俊說沒吃。艾莎就把他帶到自己家裏,拿出吃的給他。
艾沙不僅(jin) 給了這個(ge) 年輕的陌生人吃的,還讓他住在自己家裏。
在艾莎的幫助下,郭宗俊在達西村安頓下來,還有了活幹,他在艾莎家一住就是七八年,後來慢慢有了積蓄,搬出了艾沙家,但他卻始終記得艾沙對自己的幫助。1999年,艾沙唯一的兒(er) 子因為(wei) 車禍突然離世,艾沙夫婦遭受了很大打擊。
郭宗俊說:“你們(men) 的兒(er) 子死了,我做你們(men) 的兒(er) 子行不行?”
艾莎說:“行。”
從(cong) 那時開始,郭宗俊就叫艾沙夫婦爸爸媽媽,像兒(er) 子一樣盡孝。2010年,為(wei) 了促進民族團結,達西村開展民族團結結對認親(qin) 活動,郭宗俊和艾沙家自然結了對子。
從(cong) 2010年到現在,共有318戶村民結成了對子,他們(men) 親(qin) 切地稱呼彼此為(wei) 親(qin) 戚。民族團結的種子早已在達西村老百姓的心裏生根發芽,正如總書(shu) 記要求的那樣,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
這幾年,達西村的村民們(men) 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努力搞好生產(chan) ,在村裏的引導下,村民開始由單純地種植棉花轉向種菜、養(yang) 殖,學經營,利用家裏的一畝(mu) 三分地搞起了庭院經濟。
記者在新疆巴州尉犁縣興(xing) 平鎮達西村第一書(shu) 記工作隊隊長李豔鳳的帶領下,參觀了達西村發展庭院經濟的一個(ge) 普通農(nong) 戶。男主人是吾買(mai) 爾·買(mai) 買(mai) 提尼亞(ya) 子,今年他們(men) 家開了風情園,名字叫做桃園人家,每天可以接待遊客兩(liang) 到三桌。吾買(mai) 爾家種的西紅柿、辣椒、豇豆、黃瓜都可以供應到他的風情園,羊圈養(yang) 了50多隻羊。
李豔鳳介紹說,吾買(mai) 爾·買(mai) 買(mai) 提尼亞(ya) 子隻是達西村發展庭院經濟的一個(ge) 縮影,今年全村老百姓都在按照這種模式把庭院填滿裝實,通過發展庭院經濟使各族老百姓持續增收。
近幾年,達西村大力發展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業(ye) 機械化,組織群眾(zhong) 學科技學文化,發展二三產(chan) 業(ye) ,壯大集體(ti) 經濟,人均年收入從(cong) 2014年的25000元到2017年的31276元,達西村經濟總收入從(cong) 2015年的3575萬(wan) 元攀升到2017年的8884.22萬(wan) 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