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華:為民辦事就是自己最大的價值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36歲的梁金華心思細、有想法,不管做什麽(me) 事都很執著。在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北鬥溪鎮的群眾(zhong) 看來,這位黨(dang) 委書(shu) 記更像是鄰家姐妹。

  把心思用在細微處

  鬆林村加工紫薯粉的扶貧車間今年底就要竣工投產(chan) 了,到時候,19戶異地搬遷的貧困家庭的年收入將從(cong) 過去不到兩(liang) 千元增加到兩(liang) 萬(wan) 元。

  這是梁金華參與(yu) 的35個(ge) 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中的一個(ge) 。車間蓄粉池的底部,一開始被設計得平整光滑,這個(ge) 不太起眼的細節被梁金華注意到了,她立刻要求工人們(men) 改成凹槽。這樣一來,泵機不僅(jin) 能把粉池吸得更幹淨,避免浪費,也能讓池底更衛生。

梁金華(中)在扶貧點走訪(2018年10月25日攝)

  鬆林村村委會(hui) 主任張乾中對梁金華事事親(qin) 力親(qin) 為(wei) 的風格早就習(xi) 以為(wei) 常,但這件事還是讓他稱讚不已。“她能把事做細到這種程度,我們(men) 哪裏還擔心扶貧車間不賺錢?”張乾中說。

  梁金華的細心還體(ti) 現在嗬護幹群關(guan) 係上。北鬥溪鎮政府沒有圍牆,老百姓無論從(cong) 哪邊來,都可以直接進入政府辦事。梁金華告訴記者,拆掉的是一堵牆,但拉近的是老百姓的心。

  把眼光放在更遠處

  青山秀水、古樸村落,幾年前,當梁金華告訴大家這些是北鬥溪鎮巨大的財富,需要保護時,人們(men) 還心存疑惑。但隨著高鐵漵浦站落戶鎮上,大家不得不佩服她超前的眼光。

  離高鐵站幾公裏遠的光明村,保存著有400年曆史的丁腳坊古村落,55戶人家裏大部分想把老木房拆掉,修新磚房。梁金華一次次挨家挨戶做工作,解決(jue) 了水、電、路等問題,還為(wei) 每戶人家配備了防火水池和器材。如今,被納入雪峰山全域旅遊範圍的丁腳坊,每年都會(hui) 接待大量遊客。

  “坐著高鐵來旅遊”成了北鬥溪鎮人人掛在嘴邊的“廣告語”。在梁金華帶領下,全鎮實現了全域封山育林、河道禁采,光明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chuan) 統古村落,坪溪村入選第四批全國“美麗(li) 宜居村莊”。

梁金華(左二)在北鬥溪鎮居民家中走訪(2018年10月25日攝)

  幾年前,梁金華看準月嫂行業(ye) 火爆的機遇,主動對接湖南省教育廳,辦起了“花瑤妹”月嫂培訓班,組織貧困婦女到長沙集中學習(xi) 嬰兒(er) 護理、營養(yang) 烹飪、家教禮儀(yi) 等專(zhuan) 業(ye) 知識。

  43歲的曾芳清之前最遠隻到過長沙,接受培訓後,已經先後為(wei) 廣州、杭州等地的5名雇主服務,平均月收入達到6000元。目前,北鬥溪鎮的家政服務已經注冊(ce) 了“花瑤妹”商標,共有127名學員走出大山,有了固定的收入。

  把事情辦在最實處

  梁金華的執著則體(ti) 現在帶領大家修路這件事上。她至今還記得到鎮裏上任時的情景:客運班車從(cong) 漵浦縣城顛簸了3個(ge) 多小時才到,骨頭都要散架了。

  逐村走訪後,她發現大部分村還沒有通水泥路。華榮村村民段自華拉著她的手訴苦,因為(wei) 山路難行,家裏種的楊梅還沒運到縣城,就顛簸成了“楊梅渣”,致富果成了“傷(shang) 心果”。梁金華立下誓言,一定要讓百姓走上好路。

  梁金華四處奔波“化緣”,動員幹部捐款,遊說當地企業(ye) 家讚助,發動村民投工投勞。她還帶領黨(dang) 員一起上陣,日夜奮戰在工地上。

  經過3個(ge) 多月的奮戰,道路在2013年除夕前一天的淩晨竣工,到縣城的路程由3個(ge) 小時縮短到1個(ge) 小時。當時,數百名群眾(zhong) 湧上公路,敲鑼打鼓,臉上全是笑容和淚水。那一刻,梁金華同樣淚流滿麵,她說:“那個(ge) 年過得最開心!”

  正是憑著梁金華這股執著實幹的精神,當地基礎設施大為(wei) 改觀。全鎮完成了14個(ge) 村的農(nong) 網改造、安全飲水、通訊覆蓋、道路通暢工程,打通斷頭路、跨鄉(xiang) 跨縣路200多公裏。

  梁金華說:“鄉(xiang) 鎮工作又多又雜,雖然辛苦,但每一天都很充實。為(wei) 老百姓做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才能體(ti) 現自己的價(jia) 值。”

“新時代擔當作為(wei) 典型風采”專(zhuan) 欄

“新時代擔當作為(wei) 典型風采”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18年11月15日 17:47 來源:新華社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