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榜樣② 賀星龍:醫生的守護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圖為(wei) 賀星龍為(wei) 孩子們(men) 接診

圖為(wei) 賀星龍為(wei) 孩子們(men) 接診

  2000年,他從(cong) 衛校畢業(ye) 實習(xi) 後,放棄留在條件較好的縣醫院,選擇回村當一名醫生。自此,他成為(wei) 國家級貧困縣山西省大寧縣樂(le) 堂村的村醫。

  從(cong) 此,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貧瘠偏遠的呂梁山南麓,他以一名醫生的一己之力,守護起黃河岸邊28個(ge) 村的百姓。

  鄉(xiang) 親(qin) 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付不起藥費,他能免則免。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他“比親(qin) 兒(er) 子還親(qin) ”。

  18年來,他的行醫裝備從(cong) 扁擔步行換成了自行車、摩托車、三輪摩托車,不變的是裝著聽診器、溫度計等急救用品的醫藥包;

  18年來,他出診17萬(wan) 人次,背爛12個(ge) 醫藥包,騎壞7輛摩托,出診總裏程超過40萬(wan) 公裏,不變的是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守著黃土、守護鄉(xiang) 親(qin) 的一份初心。

  他說,在哪裏做醫生不重要,重要的是哪裏需要醫生。

  他說,行醫18年,錢是沒掙下,但咱活下黃河邊4000多個(ge) 老百姓,值!

  他是山西大寧縣徐家垛鄉(xiang) 樂(le) 堂村鄉(xiang) 村醫生賀星龍。

  側(ce) 記1:賀醫生的摩托聲

  和賀星龍聊天時,問到一個(ge) 細節問題:您以一名醫生的一己之力,守護黃河岸邊28個(ge) 村的百姓,有的村和村的距離很遠,是不是到了一個(ge) 村,會(hui) 帶個(ge) 大喇叭,讓需要看病的鄉(xiang) 親(qin) 都來診治?

  他一下子神采飛揚,“不用大喇叭,村子裏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聽到我的摩托聲,就都過來啦!他們(men) 都能聽出來。”

  貧瘠偏遠的呂梁山南麓,周圍20多個(ge) 村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留下來的都是老年人和留守兒(er) 童,95%的病人需要賀星龍出診。步行挑著醫療設備翻溝爬坡太慢,雨天山路泥濘自行車難行,摩托車是他行醫出診的最強裝備。

  從(cong) 最早擔心貽誤村民病情,貸款買(mai) 下第一輛125摩托車,到後來考慮到這些村子遠離縣城,山高溝深,道路狹窄,救護車難行,為(wei) 防止延誤病人病情,他又再次到信用社貸款,買(mai) 回一輛三輪摩托車,從(cong) 醫18年以來,賀星龍已經騎壞了7輛摩托。

  經年累月地穿梭於(yu) 這些村子,他被稱為(wei) 黃河岸畔的“摩托”醫生,他的摩托聲也比大喇叭更有召喚力了。

  隨著事跡被越來越多人知道,從(cong) 大寧縣黨(dang) 代表到黨(dang) 的十九大代表,賀星龍外出開會(hui) 的機會(hui) 越來越多,他的摩托車,也開始負載起更多的東(dong) 西。

  醫藥公司贈送的中成藥,他分發給需要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領導慰問送來的大米、油、麵、牛奶、衣服等,他送到周圍村裏五保戶和貧困戶家中。每次開會(hui) 回來,有什麽(me) 扶貧的好項目,他會(hui) 帶回來;黨(dang) 的好政策,他也會(hui) 利用騎摩托出診的機會(hui) 宣傳(chuan) 給周圍村鄉(xiang) 親(qin) 們(men) ……

  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他就憑借這一騎工具往返奔波,竭力守護著黃河岸邊這28個(ge) 村的百姓。

圖為(wei) 賀醫生的診所和摩托車

圖為(wei) 賀醫生的診所和摩托車

       側(ce) 記2:筆記

  《榜樣3》節目錄製期間,賀星龍在自己房間桌子上的紙張上,寫(xie) 滿了他忙裏偷閑記下的醫學筆記。

  他說,“村裏需要全科醫生,我各科都學,會(hui) 有很多需要學習(xi) 的地方”。

  上衛校時,他就拚命學習(xi) 各科醫學知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送他上的衛校,他知道自己畢業(ye) 後,是一定要回村子的。回村就需要應對各種各樣的疾病,打針、輸液、包紮、縫合等都要學會(hui) ,醫生、護士、臨(lin) 床知識都要掌握,於(yu) 是他想盡辦法地學習(xi) 。

  在縣醫院實習(xi) 時,他每個(ge) 科室都去,縣醫院婦科不讓男實習(xi) 生進產(chan) 房、手術室,他就扮成女醫生,隻露兩(liang) 隻眼睛。因為(wei) 沒有錢租房子,他夏天睡在醫院病房的長條椅子上,冬天和醫院燒鍋爐的擠在一起。要麽(me) ,就和病人住在病房裏,一有時間就向醫生請教,和病人交流。

  回村後,初出茅廬的他,也靠著對醫術的執著,治好了被大醫院連續下過三次病危、家人都已經放棄了的上樂(le) 堂村張立山老人的病,逐漸獲得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信任。

  後來,成為(wei) 十九大代表,參加黨(dang) 的十九大或其它會(hui) 議時,遇上醫學方麵的專(zhuan) 家,他也趕緊跑過去加對方微信。“加了他們(men) 微信,碰上鄉(xiang) 親(qin) 們(men) 有疑難病症,就可以及時谘詢,幫鄉(xiang) 親(qin) 們(men) 緩解病痛。”

  側(ce) 記3:村裏的“文化人兒(er) ”

  有一次我們(men) 問賀星龍,“村裏年輕人少,您外出時,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找不到你怎麽(me) 辦?”

  他開心地拿過手機,指著屏幕說,“我擔心自己不在時,鄉(xiang) 親(qin) 們(men) 有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jue) 。所以就在診所,裝上了一個(ge) 智能攝像頭。”賀星龍的診所不關(guan) 門,誰都可以進。他可以遠程查看診所的情況,可以通過攝像頭與(yu)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對話。有的鄉(xiang) 親(qin) 不識字,可以拿著藥瓶在診所裏比對拿藥,通過攝像頭跟賀星龍確認。

  他的愛人陳翠萍說,賀星龍是個(ge) 很愛琢磨的人。

圖為(wei) 開心分享攝像頭下的診所

圖為(wei) 開心分享攝像頭下的診所

  當年剛回村時,大家不太相信他的水平和能力,一連幾個(ge) 月沒人找他看病。他就自己想辦法。通過同學,向其經商的父親(qin) 借了2000元,購買(mai) 回需用藥品,聽說哪家人有病了,就主動登門給人家看病,藥不要錢。

  可這樣,還是沒人找他看病。於(yu) 是,第二年一開年,他就印了4000張宣傳(chuan) 頁,發遍周邊村落;並把“24小時上門服務”的承諾放到了手機的彩鈴上。

  後來,他治好了被大醫院連續下過三次病危通知的上樂(le) 堂村張立山老人的病,樂(le) 堂村找他看病的人漸漸多了,醫治範圍逐漸擴大,病人也不斷增加,他又開始考慮怎麽(me) 服務好鄉(xiang) 親(qin) 。

  靠步行一天下來看不了幾個(ge) 病人,他就跑到縣城廢品收購站,花了40元錢買(mai) 了輛舊自行車。騎自行車每天最多能跑三個(ge) 村,遇到雨天,黃土高原的泥濘山路使自行車無法前行。於(yu) 是,他又狠狠心,又跑到信用社就貸了4000元,買(mai) 回來第一輛摩托車。

  因為(wei) 出診次數太多,摩托車總要去加油。他再次到信用社貸款,買(mai) 回一輛三輪摩托車,充當起了拉油進藥的貨車,搶救病人的救護車,農(nong) 忙時節的農(nong) 用車。孩子小時,每次進城,先買(mai) 好藥品,剩下的錢再給孩子買(mai) 最便宜的奶粉。

  隨著時代發展,除了安裝攝像頭,為(wei) 了更好服務周邊村莊的鄉(xiang) 親(qin) ,他在每個(ge) 村建了一個(ge) 微信群,專(zhuan) 門發送相關(guan) 醫療知識等信息。

  不僅(jin) 出診看病,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誰的手機不會(hui) 用、水龍頭壞了,都來問他;村裏的路燈、電視機鍋蓋壞了,也是他來修。

  我們(men) 讚他很用心,他一下子笑了,“我是村裏的文化人兒(er) 嘛!”

  側(ce) 記4:低低的姿態

  節目錄製的最後環節是榜樣嘉賓與(yu) 預備黨(dang) 員一起宣誓,賀星龍的妻子笑著說,“星龍排練結束回來時,女兒(er) 一直糾正他的發音,說他普通話不標準。”

  賀星龍確實不是善於(yu) 言辭的人,與(yu) 他接觸的日子裏,看到他總是默默地做著一些事情,幫趙忠賢老院士夾菜,幫宋書(shu) 聲老先生佩戴黨(dang) 徽……

  行醫這些年,他也是這樣。信守承諾,24小時上門服務。鄉(xiang) 親(qin) 有病,他隨叫隨到。

  周圍村裏多留守老人,每天都有一兩(liang) 個(ge) 找他看病,插導尿管的、灌腸的、哮喘的,患心髒病的等等,發病多在深夜和淩晨,他深夜一個(ge) 人行走在山溝裏。

  當地的病人發病期多在冬季,需要看急診,即使陡坡上覆蓋著大雪,他連人帶車摔進了路邊的排水溝裏,依然會(hui) 拖著受傷(shang) 的腳去給人看病。

  個(ge) 別年輕人,家裏有車有摩托,有小病不來診所,打電話讓賀星龍到他家診治,說輸上液不影響他午休;有些患者給下命令,你幾點幾時到我家給輸液,輸完液我還要給人家添禮去;遇到患者多,去得晚了些,患者不給他好臉色看,甚至不給藥錢,說誤了他的事;更有的患者打電話讓賀星龍馬上去給他看病,賀星龍從(cong) 早到晚去四次都見不到人,直到晚上九點鍾才輸上液。

  這些,他很少對外人說。

  有人說他是傻子,他隻是低頭不語,不抱怨,也不放棄。

  他始終知道自己要做什麽(me) ,默默用這最低的姿態,做著這天底下最值得引以為(wei) 傲的事情。

  幾年來,組織部派高本增一直跟拍賀星龍的事跡。老高說,賀星龍這一路走來,靠的不僅(jin) 僅(jin) 是當代年輕人的熱情和勇氣,不僅(jin) 僅(jin) 是一名鄉(xiang) 村醫生的醫德和醫技,更重要的是一名年輕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信仰和任性。

  側(ce) 記5:孩子的夢想

  我們(men) 和賀星龍醫生的兩(liang) 個(ge) 孩子聊天,問及他們(men) 的理想,兩(liang) 個(ge) 小朋友異口同聲地回答:醫生,像爸爸一樣。

  弟弟說,他想以後等爸爸老了,他接替爸爸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病。

  姐姐說,她的理想是考上山西醫科大學,因為(wei) 這是她知道的最好的醫科大學。

  在他們(men) 的作文《我心目的雷鋒》中,都寫(xie) 到心中的榜樣是爸爸。

  兩(liang) 個(ge) 孩子平時也像父親(qin) 一樣。

  父親(qin) 很勤奮刻苦,賓館的紙張上,寫(xie) 滿了他時時刻刻對各種病情的思考;女兒(er) 在節目錄製期間,練字、功課也一點不肯落下。

  父親(qin) 心裏惦記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兒(er) 子活潑調皮,卻同樣充滿愛心。陪爸爸出診,看到老人拄著拐杖行路艱難,跟爸爸說,等我長大了,一定要給他買(mai) 輛輪椅坐。

  就像朱仁斌的兒(er) 子是父親(qin) 堅定的支持者,王淑芳的女兒(er) 像她一樣努力而開朗,李元敏的小孫子聲聲叫著她“李元敏同誌”,升國旗時卻總是站在最前方……

  在《榜樣》錄製期間,聽榜樣嘉賓們(men) 講起孩子的故事,越來越感到,他們(men) 給予孩子的最珍貴的,往往不是時間上的陪伴和物質上的支持,而是自己的以身作則和榜樣的力量。

  側(ce) 記6:“星探”高本增

  賀星龍的事跡能被發現,離不開一個(ge) 人,山西省翼城縣委組織部退休幹部高本增。

圖為(wei) “星探”高本增

圖為(wei) “星探”高本增

  在從(cong) 事組織工作的幾十年中,他多半時間是在和基層組織幹部打交道,折服於(yu) 各基層優(you) 秀黨(dang) 員幹部的先進事跡,他希望能將這些故事記錄下,將他們(men) 的故事講好。他說,黨(dang) 的事業(ye) 建設需要他們(men) 這樣的人,小康社會(hui) 建設發展更需要這樣的典型引領。

  不同於(yu) 媒體(ti) 有目標有計劃的拍攝,在高本增眼中,拍攝的過程也是典型篩選的過程。每一個(ge) 典型,他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了解,聽局外人的,聽本單位的,聽本人的,然後實地花時間去跟拍,如果在跟拍過程中看到名不副實的情形,或了解到群眾(zhong) 的不滿,不管已耗費多少精力,都會(hui) 果斷放棄。

  他也不是專(zhuan) 業(ye) 的拍攝人員,《榜樣》節目錄製期間,看他喜歡拍照,便將相機遞給他。他接過來按了一下鍵,便將相機遞了回來,笑了笑說,“我不懂攝影的推拉搖移、光影、布局,隻會(hui) 用自動拍模式”,“我拍先進典型,靠的是多拍,是挖深挖透。我按照100:1的比例收集素材。”

  在一次完成山西永和縣拍攝任務,途徑大寧縣時,他聽說了賀星龍的故事,便按照內(nei) 心的典型篩選標準,決(jue) 定跟拍賀星龍。他沒有設定內(nei) 容應該要拍成什麽(me) 樣,隻是賀星龍走到哪兒(er) 他扛著攝像機跟哪兒(er) ,靠著最簡單沒有修飾的鏡頭一點點真實地記錄看到的故事。

  從(cong) 翼城縣城到大寧縣樂(le) 堂村,高本增駕車單程至少要走4個(ge) 半小時的路程。但從(cong) 2013年開始跟拍賀星龍,幾年的時間內(nei) ,他往返幾十次,在賀星龍家同吃同住達157天,或開摩托車跟著,或開小金杯車跟著。賀星龍出診他跟著,賀星龍看病他隨著,賀星龍日常的點點滴滴他也記錄著。

  跟拍賀星龍的過程中,他了解到,這兒(er) 的病人發病期多在冬季,於(yu) 是,他就連續兩(liang) 個(ge) 冬季住在樂(le) 堂村,就連過年也不放過。

  2014年冬,在拍攝賀星龍時,高本增不慎碰在了石頭上,左膝關(guan) 節半月板碰掉了一塊,站立不起來,不能直立行走。準備到北京做手術時,看到天氣預報大寧要下大雪時,當即又退了預約,坐長途車趕回大寧,跟拍賀星龍雪天出診的鏡頭。

  鋪滿雪的大坡,3米寬的路麵,一麵是懸崖峭壁,一麵是近百米的深溝,他開著麵包車跟拍,防滑鏈一時失去作用,車直衝(chong) 向半山坡,當時千鈞一發、僥(jiao) 幸生還的場景,時至今日提起他還心有餘(yu) 悸。

  《榜樣3》節目錄製前,導演見到高本增同誌的時候,認真地說,“賀星龍短片中有兩(liang) 段視頻直接用的您拍攝的素材,我們(men) 覺得自己拍的都不如您的效果好。”

  而看到工作人員拿著相機在節目錄製的時候狂拍照片,他笑著說,“你一定會(hui) 成功的”,“拍上千張照片總會(hui) 有好的,我的一係列獲獎作品就是這麽(me) 做到的。”

(《同學》工作室 郝金枝)

在歌聲中聆聽“榜樣”的故事

遇見榜樣    圖說榜樣

“點讚榜樣”係列述評

點擊進入《榜樣3》專(zhuan) 題節目

點擊進入《榜樣3》專(zhuan) 題節目

點擊進入《同學》給工作室

點擊進入《同學》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18年11月08日 17:48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