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榜樣① 宋書聲:無聲的選擇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宋書(shu) 聲在《榜樣3》節目錄製現場

宋書(shu) 聲在《榜樣3》節目錄製現場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1928年出生的宋書(shu) 聲老先生也已至鮐背之年。

  他17歲參加工作,21歲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此一輩子再也沒有離開馬克思主義(yi) 。

  從(cong) 晉冀魯豫北方大學到民主德國馬列主義(yi) 研究院,從(cong) 俄語到德語,他熟練掌握了馬列編譯最重要的兩(liang) 門語言,並將此作為(wei) 了一生的工作。

  從(cong) 1951年任中宣部斯大林全集翻譯室翻譯,到2005年從(cong) 中央編譯局離職休養(yang) ,55年的馬恩列斯編譯,16年的中央編譯局局長,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編譯事業(ye) 不斷取得發展,他功不可沒。

圖為(wei) 節目錄製時宋書(shu) 聲從(cong) 馬克思像前走過

圖為(wei) 節目錄製時宋書(shu) 聲從(cong) 馬克思像前走過

  談及為(wei) 什麽(me) 選擇編譯事業(ye) ,他說,“我是因為(wei) 組織分配與(yu) 馬列編譯結緣的,我認為(wei) 作為(wei) 黨(dang) 員,服從(cong) 分配就是一種選擇。黨(dang) 讓我做編譯,我就做了55年編譯工作。”

  談及個(ge) 人的成就和貢獻,他說,“編譯馬恩列斯著作是很嚴(yan) 謹很專(zhuan) 業(ye) 的工作,不是靠一個(ge) 人完成的,大家應該關(guan) 注的是編譯局這個(ge) 集體(ti) ,不要突出我。”

  如今,九旬高齡的他,遊泳依然是不變的愛好,“還好”“可以”“我自己來”“不用送我”則如同他的口頭禪,體(ti) 現了他“兢兢業(ye) 業(ye) 為(wei) 黨(dang) 做事,不為(wei) 組織添麻煩”的嚴(yan) 格自律。

   側(ce) 記1:“不要突出我”

  《榜樣》節目錄製前,網上查詢宋書(shu) 聲老先生的資料,隻看到寥寥無幾的簡單介紹。

  7月23日,節目嘉賓簽到處,第一次見到老先生。九旬高齡的他,精神矍鑠,思路清晰,不停催著陪伴前來的家人趕緊回去。

  節目錄製期間,工作人員準備多照顧一下年事已高的他時,也是被各種“嫌棄”。

  吃飯時,問需不需要幫忙準備餐具之類,老人家回複,“我可以的”。

  吃完飯,問要不要送老人家去休息,老人家很紳士地欠欠身,“謝謝,我自己可以的”。

  兒(er) 子在家擔心父親(qin) ,要來看望,被老先生一再回絕,“他來做什麽(me) ,不用來。”

  持續好幾個(ge) 小時的現場等待,他安靜地端坐觀眾(zhong) 席,問累不累,也總是“還好”“還可以”。

  現場排練,90高齡的他一次次從(cong) 台下慢慢走上舞台,一遍遍調整、補錄,我們(men) 看得心酸不已,他也從(cong) 未有過一句抱怨或絲(si) 毫不情願。

圖為(wei) 宋書(shu) 聲在節目錄製現場

圖為(wei) 宋書(shu) 聲在節目錄製現場

  “還好”“還可以”“不用送”“我自己來”,如同他的口頭禪,貫穿了整個(ge) 節目錄製過程始終,除了把節目錄製當做黨(dang) 交給的任務,認真了解工作要求以外,他常常安靜地讓人察覺不到他的存在。在他心裏,作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員,是不能給組織添麻煩的。

  即使在平時,聊天過程中,他也很少提及自己,針對記者關(guan) 於(yu) 他的采訪,他也總是說,“大家應該關(guan) 注的是編譯局這個(ge) 集體(ti) ,不要突出我。”

  “之前中宣部的《朗讀者》,現在ky开云官网的《榜樣》節目,之所以選中我,是編譯局真的為(wei) 編譯事業(ye) 做出了重大貢獻,而我做過編譯局局長,正好見證了這些事兒(er) 。”

  他說,“編譯馬恩列斯著作是很嚴(yan) 謹很專(zhuan) 業(ye) 的工作,每一部著作都需要很多人翻譯很多次校對,無法靠一個(ge) 人完成,編譯每一本書(shu) 都是編譯局整個(ge) 群體(ti) 做的工作,所有貢獻都是整個(ge) 編譯局集體(ti) 做出的。”“這個(ge)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不是一個(ge) 人做出的。”

   側(ce) 記2:老先生的選擇

  導演和嘉賓進行話題交流時,問到老先生一個(ge) 問題:您是1928年出生,17歲的時候有了第一份工作,21歲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請給我們(men) 這些後來的青年黨(dang) 員們(men) 講講,您研究了一輩子的馬克思主義(yi) ,當時您是怎麽(me) 選擇的?

  老先生想了一下說:我覺得應該實話實說,我是因為(wei) 組織分配與(yu) 馬列編譯結緣的,我認為(wei) 做為(wei) 黨(dang) 員,服從(cong) 分配就是一種選擇。黨(dang) 把我安排到哪裏,我就去哪裏;黨(dang) 讓我做編譯,我就做了55年的編譯工作。

圖為(wei) 宋書(shu) 聲在節目彩排時與(yu) 工作人員交流錄製細節

圖為(wei) 宋書(shu) 聲在節目彩排時與(yu) 工作人員交流錄製細節

  其實,從(cong) 1951年任中宣部斯大林全集翻譯室翻譯,到2005年從(cong) 中央編譯局離職休養(yang) ,老先生不僅(jin) 做了50多年的編譯工作,期間從(cong) 1980年到1996年,他還做了16年的中央編譯局局長。“我可能是編譯局做局長時間最久的了”,老先生驕傲地說道。

  這期間,他兢兢業(ye) 業(ye) ,心無旁騖,他說,“黨(dang) 讓我做編譯,我就安安心心把編譯工作做好”。

   側(ce) 記3:“我還會(hui) 修自行車”

  聊天過程中,談起他鍾愛的馬克思主義(yi) ,老先生總是興(xing) 趣盎然。有一次問道:是什麽(me) 讓您堅持做了一輩子的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卻始終不曾厭倦?

  老先生很認真地回答說:馬列著作編譯工作者首先必須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yi) 者。認識到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認識到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的編譯事業(ye) 能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大眾(zhong) 化提供了深厚的理論基礎,為(wei) 黨(dang) 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思想資源,就會(hui) 在內(nei) 心中產(chan) 生更多責任感和使命感,將這項事業(ye) 用一生踐行好。

  他親(qin) 眼目睹並感受到了當時中國的積貧積弱、苦難深重,也看到了在艱苦求索的曆史大潮中,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yi) ,中國產(chan) 生共產(chan) 黨(dang) ,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他認識到並堅信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並為(wei) 此終生初心不忘、筆耕不輟。

  老先生講到當年的故事:1942年,河北等幾個(ge) 北方省份同時發生旱災、蝗災和粘蟲災,糧食減產(chan) 甚至不產(chan) ,常常糠都吃不上,隻能吃棉花籽、花生渣等,為(wei) 了吃上飯,隻好到鋪子裏當學徒修自行車,“所以除了做翻譯,我還會(hui) 修自行車。”

  後來,他在修自行車的過程中,遇到了黨(dang) 領導的軍(jun) 隊,才跟著離開自行車鋪,有機會(hui) 上中學、大學。學俄文,出國學習(xi) ,有了今天的生活。

  在當年的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中,老先生也寫(xie) 到這段故事:“幾年前,我還在主人的鋪子裏替人家掄錘頭拉鋸子,但是後來居然進入了中學、大學,以至於(yu) 能有今天,這一切都讓我感到無限的幸福。”“我知道……共產(chan) 黨(dang) 給我創造了這一切成為(wei) 可能的必要條件。不然,我不曉得我今天是在哪裏,而又是在做什麽(me) 。”

  如今,騎著電動自行車,帶著相扶相依了一輩子的老伴去逛公園,是老先生最美的時光。

(《同學》工作室 郝金枝) 

在歌聲中聆聽“榜樣”的故事

遇見榜樣    圖說榜樣

“點讚榜樣”係列述評

點擊進入《榜樣3》專(zhuan) 題節目

點擊進入《榜樣3》專(zhuan) 題節目

點擊進入《同學》專(zhuan) 欄 

點擊進入《同學》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18年11月08日 17:48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