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始創於(yu) 1896年,是中國早期最富聲望的理工院校之一,被譽為(wei) “中國工程師的搖籃”。1955年,中央決(jue) 定交通大學主體(ti) 從(cong) 上海遷往西安,實現東(dong) 西部教育均衡,以適應新中國大規模工業(ye) 建設需要。1956年開始,在一批當時國內(nei) 頂尖教授學者帶領下,滿載交大師生員工的專(zhuan) 列由上海駛往西安。
2017年,15位交大西遷老同誌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信,希望繼續弘揚“西遷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西安交大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西安交大西遷老同誌們(men) 表示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chuan) 承好西遷精神,為(wei) 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潘季老先生今年84歲,1956年,他還是交通大學的一名學生。
在潘老的記憶中,環境的不適應,生活的艱難,都是些無足輕重、不值一提的小事。那時候,全校教職員工都是一門心思要把教學和科研工作迅速展開。
潘季說:“軸承研究所創建實驗室,要加工一些零部件。我們(men) 的教授就推著架子車,把要加工的工件拉到幾十裏外,加工了再拉回來,這樣的條件下大家都有一種奮鬥的精神。”
用最快的速度創建一流學校,盡早為(wei) 國家建設輸送人才,這是西遷老教師們(men) 共同的心願。60年的奮鬥,2017年,西安交大主持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位列全國第二,國家教學成果獎獲獎數位列全國第一。
潘季說,這60多年來西安交大培養(yang) 出34位院士,畢業(ye) 生大概接近25萬(wan) ,可貴的是40%多都留在西部,很多都是各個(ge) 崗位上的骨幹。
60年,一甲子,當年西遷教職員工們(men) 栽下的梧桐,如今已經變成參天大樹。
潘季說:“看著它從(cong) 小長到大,我們(men) 都老了,很高興(xing) 。”
西安交通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邁曾說,知識分子有種曆史認識和家國情懷,他們(men) 認為(wei) 愛國沒有選擇項,不是“我想選我就選,我不想選就不選”,而且奮鬥永遠在進行時。”
管曉宏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yu) 信息工程學院教授,他是1977年恢複高考的第一批考生,畢業(ye) 於(yu) 清華大學。工作幾年後,管曉宏希望出國繼續深造。那時候公派留學名額很有限,西安交大還是為(wei) 管曉宏爭(zheng) 取到了寶貴的名額。
1995年,正是國內(nei) 人才大量流失、青黃不接的時候,管曉宏回到了西安交大。當時有很多人都不理解。那時候國內(nei) 的互聯網還很落後,連一個(ge) 實驗室都沒有。30平米起家、20多年潛心科研,管曉宏院士主持的實驗室,在電力等生產(chan) 製造係統優(you) 化調度、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了國內(nei) 外學術界的高度認可。
許領出生於(yu) 1982年,是中國科學院博士,就讀於(yu) 劉東(dong) 生院士主持的研究所。劉東(dong) 生院士60年潛心研究,創立了黃土學,確立了中國黃土高原的成因,被譽為(wei) “黃土之父”。從(cong) 2005年大學畢業(ye) 開始,許領也走過了黃土高原無數的溝溝壑壑。在黃土地質災害機理與(yu) 防控技術方麵取得了較為(wei) 突出的研究成果,2016年入選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當時,沿海一些名校也看中了他,可許領卻很執著。他說:“劉東(dong) 生先生在世界上首次把中國的黃土高原成因解決(jue) 了,我就希望通過5年,哪怕10年、15年、20年的時間,用我自己嚴(yan) 格的實驗條件,嚴(yan) 格的實驗標準,嚴(yan) 格的誤差分析,把黃土高原力學分區在我能力範圍之內(nei) 進行一個(ge) 總結。”
許領的研究,一旦形成成果,對我國西部地區未來的開發建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節約大量的社會(hui) 成本。可是這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的潛心研究,需要走遍整個(ge) 黃土高原,這條路漫長而艱難。但他說,因為(wei) 熱愛自己從(cong) 事的工作,願意為(wei) 之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 ,所以耐得住寂寞,也就不存在寂寞了,而是非常幸福,非常開心的事情。
正如潘季所言:“在每個(ge) 崗位上踏踏實實幹一點事情,除了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以外,還要為(wei) 民族國家發展留下一點痕跡,這樣回顧青春,幸福是奮鬥得來的,總書(shu) 記講得非常感動人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