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奮鬥者】國測一大隊:忠誠奉獻 薪火相傳

微信掃一掃 ×

  2015年是我國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40周年。參加當年珠峰測高任務的自然資源部下屬國測一大隊6位老隊員、老黨(dang) 員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信,回憶了六十多年來國測一大隊不畏艱苦、不怕犧牲的感人事跡,以及年輕一代薪火相傳(chuan) 的奮鬥足跡。

  2015年7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寫(xie) 道:幾十年來,國測一大隊以及全國測繪戰線一代代測繪隊員不畏困苦、不怕犧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河山,為(wei) 祖國發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貢獻,事跡感人至深。

  從(cong) 1954年建隊以來,國測一大隊隊員們(men) 徒步行程6000多萬(wan) 公裏,相當於(yu) 繞地球1500多圈,先後六測珠峰、兩(liang) 下南極、36次進駐內(nei) 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無人區,48次踏入新疆腹地,測出了近半個(ge) 中國的大地測量控製成果,為(wei) 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自然資源部下屬國測一大隊老隊員邵世坤說,他在新疆四千米的山上,在雪裏睡了七天七夜。山陡帳篷背不上去,湊幾個(ge) 狗皮褥子墊上,上麵弄個(ge) 帆布一蓋。等完成任務下山的時候,他走路都困難。

  六十多年來,一批批新隊員來到國測一大隊,踏上前輩們(men) 沒有走完的山山水水。

  何誌堂1998年參加工作,這時候的一大隊,正在實現轉型,技術力量更強,裝備更加先進。他在大學裏沒有學過重力,而現在一直在搞重力。

  地球上每一個(ge) 地點,受地心引力的影響,都有不同的重力值。精確的重力值對經濟建設、國防、航空航天都有重要參考價(jia) 值。國測一大隊引進的世界最先進的高精度絕對重力儀(yi) ,可以精準到小數點後八位。可是儀(yi) 器精準,但也嬌貴,難以操控。何誌堂為(wei) 此付出了極大的耐心和細心,經過了成千上萬(wan) 次的操作,摸透了儀(yi) 器每一個(ge) 構造和部件。

  2006年南極考察,一個(ge) 月的海上顛簸,儀(yi) 器還是出了故障。經過數個(ge) 晝夜的維修調試,何誌堂解決(jue) 了連國外生產(chan) 商都難以解決(jue) 的故障,使我國首次在南極建立了重力基準。何誌堂學的不是重力測量,卻成為(wei) 行業(ye) 內(nei) 屈指可數的專(zhuan) 家型人才。

  程小凱是85年出生的年輕人,帶著一批更年輕的90後隊員,成為(wei) 國測一大隊的新生力量。

  2016年,國測一大隊為(wei) 適應更高、更精密的測繪要求,購買(mai) 了無人機,成立了新部門。測繪用的無人機,少則幾十萬(wan) 元,精密而結構複雜,飛行難度很高。

  既要掌握飛行,又要在飛行中實現精密測繪。年輕人們(men) 駐紮在無人的曠野,頂著烈日、冒著嚴(yan) 寒,小心翼翼地重複著每一個(ge) 枯燥的動作,原本一年的訓練計劃,隊員們(men) 半年就完成了。

  時至今日,國測一大隊隊員們(men) 仍然奮鬥在最艱苦的地方。

  自然資源部下屬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說:“忠誠奉獻是這個(ge) 隊伍的魂,6000米永遠是氧氣不足的,新疆的戈壁灘永遠是風沙大的,這是改變不了的。所以說改變的是人的裝備,不變的是人作業(ye) 的精神和作風。”

新時代奮鬥者

新時代奮鬥者

發布時間:2018年10月31日 19:41      來源:ky体育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