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區改革精神踐行者——記甘肅省甘南州副州長、合作市委書記劉永革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劉永革(左二)在那吾鎮塔瓦行政村調研精準扶貧工作(10月21日攝)。

劉永革(左二)在那吾鎮塔瓦行政村調研精準扶貧工作(10月21日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藏語叫“黑措”,意為(wei) “羚羊出沒的地方”。如何既保生態又鼓口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從(cong) 何處發力?新形勢下基層黨(dang) 建如何破題?……如何走出一條符合民族地區實際的綠色崛起之路,是甘南州副州長、合作市委書(shu) 記劉永革一直思考和實踐的課題。

  劉永革說,發展和穩定是甘肅藏區發展的“兩(liang) 條腿”,短期發展靠穩定,長期穩定靠發展,要處理好發展和穩定的關(guan) 係,就必須要用改革的精神破題,用踐行的勇氣前進。

  書(shu) 記的職責就是帶頭幹

  深秋季節,甘肅省甘南藏區寒意已濃,陰濕的天空飄灑著雪花。劉永革一整天都在忙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規劃的事,一個(ge) 涼盒飯放在辦公桌的一角。一直忙到晚上燈光亮起,劉永革把剩下的盒飯扒拉了幾口,然後又出現在城市道路夜間施工工地上,直到淩晨1點才回到宿舍。這是劉永革作為(wei) 市委書(shu) 記平常的一天。

  今年47歲的劉永革2012年底從(cong) 甘肅省敦煌市經公選成為(wei) 甘南州副州長,2015年兼任合作市委書(shu) 記。上任合作市委書(shu) 記後,擺在他麵前的第一個(ge) “硬骨頭”,就是脫貧攻堅。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立移山之誌,下足“繡花”功夫,而抓住產(chan) 業(ye) ,就是抓住了脫貧攻堅這場戰役的“牛鼻子”。

  那吾鎮更知地村是一個(ge) 貧困村。劉永革帶領幹部積極探索農(nong) 牧民股份化模式,成立了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采取養(yang) 殖、管理、營銷等“五統一”運行模式,一年下來,每戶分紅3萬(wan) 餘(yu) 元。目前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已經覆蓋全市所有貧困村和貧困戶。

  2018年9月底,合作市通過國家驗收,貧困發生率由28%下降到了0.8%,正式退出了貧困縣行列,實現了在全省藏區率先脫貧摘帽的目標。

  由於(yu) 高原缺氧,劉永革每天隻能睡四五個(ge) 小時,但當有人問“在高原能適應嗎”,劉永革的回答從(cong) 來都是:“能!”

  “書(shu) 記的職責就是帶頭幹。你怎麽(me) 樣,幹部看著你;你幹得好,幹部跟著你;你幹不好,幹部跟你學。”劉永革說。

  推動發展就要敢於(yu) 改革

  劉永革剛到甘南州上任的時候,封閉、落後、貧窮、髒亂(luan) 差就是甘南藏區的代名詞。如何打開缺口、從(cong) 哪裏下手改變甘南藏區,是困擾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的首要問題。

  沒有傷(shang) 筋動骨之痛,哪來脫胎換骨之變。2015年,在甘南州委的謀劃部署下,合作市在全州率先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環境革命”,在甘南藏區推開一扇“文明之窗”,加速現代文明湧入。

  環境綜合整治需要常抓不懈。劉永革隻要不外出就堅持每天一小時撿拾垃圾、督查成效。一年後,無論在城市還是草原,都真正實現了“視線內(nei) 無垃圾”。

  “環境革命”讓合作市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今年旅遊人數突破200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達10億(yi) 元。

  在推動“環境革命”的同時,甘南州上馬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著力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全麵釋放青山綠水的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

  10月份是合作市生態文明小康村項目建設的攻堅期。劉永革帶領相關(guan) 部門挨個(ge) 村督促檢查。那吾鎮拉咱生態文明小康村自從(cong) 去年建成以後,村裏的巷道硬化了,安裝了寬帶和無線網絡,修建了文化廣場……村民灑老一家用上了自來水,睡上了電熱炕,燒上了液化氣,兩(liang) 層樓用玻璃暖房包裹,裏裏外外一塵不染。“和城裏人過著一樣的日子。”

  近三年來,合作市整合資金6億(yi) 多元,建成了87個(ge) 生態文明小康村,惠及全市48%的農(nong) 牧民、37%的貧困人口。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改變了藏族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平台。

  “事實證明,改革硬碰硬,發展實打實。”劉永革說,“甘南的發展處處需要改革精神,書(shu) 記就要做改革踐行者。”

  用好“第一法寶”為(wei) 民永不止步

  合作市有藏、漢、回等18個(ge) 民族聚居,促進各民族團結是做好民族地區群眾(zhong) 工作的“第一法寶”。

  到甘南工作後,劉永革勤於(yu) 鑽研新時期統戰和民族宗教政策,了解各民族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習(xi) 俗,學習(xi) 藏傳(chuan) 佛教知識,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創新推動民族團結工作。

  在整體(ti) 推進小康村建設過程中,劉永革探索總結出了“網格化+十戶聯防”的社會(hui) 管理機製,構建了基層維穩全覆蓋、無縫隙的治理模式。宗教和順、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群眾(zhong) 安樂(le) 在合作市變為(wei) 現實。

  劉永革曾收到群眾(zhong) 送來的一塊牌匾,上麵“人民的好書(shu) 記”幾個(ge) 字代表了群眾(zhong) 的認可,同時也是一種鞭策。

  “群眾(zhong) 口中的一句‘掛真切’(謝謝),是對我們(men) 工作的肯定,更是我們(men) 的力量源泉。”劉永革說,“隻有加倍努力工作心裏才踏實。”

“新時代擔當作為(wei) 典型風采”專(zhuan) 欄

“新時代擔當作為(wei) 典型風采”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18年10月29日 17:37 來源:新華社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