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青農(nong) 布走訪農(nong) 戶(資料圖)
前不久,金沙江堰塞湖下遊,自泄水流最大洪峰來襲。雲(yun) 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羊拉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立青農(nong) 布憂心忡忡,他沿著江岸排查和疏散群眾(zhong) ,直到受威脅的群眾(zhong) 都安置到安全地點,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近8年來,在這個(ge) 平均海拔4270米、被稱為(wei) “雲(yun) 南北極”的山鄉(xiang) ,他忘我奉獻,傾(qing) 情守護雪域和諧穩定,帶領全鄉(xiang) 群眾(zhong) 脫貧發展。
紮根雲(yun) 端:做和諧的守護者
羊拉,藏語意為(wei) “犛牛的角尖”,位於(yu) 雲(yun) 南省西北角、與(yu) 川藏交界的崇山峻嶺中。“人在路上走,鷹在腳下飛”是這裏的寫(xie) 照。但艱險沒有阻擋住立青農(nong) 布的腳步。
黨(dang) 員幹部要擔當!要站在第一線!這是立青農(nong) 布向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承諾。
“是黨(dang) 員的都站出來!”這聲吼讓對峙的人群安靜下來。皮膚黝黑、個(ge) 子不高的立青農(nong) 布站在雙方中間,眼神堅毅,氣勢威嚴(yan) 。看著黨(dang) 員們(men) 正氣凜然,兩(liang) 方人群僵持了一陣,隨後開始散去。一場劍拔弩張的危機緩和了下來。
這是在2015年,因山林、牧場問題,兩(liang) 個(ge) 村民小組發生糾紛,一時間幾百人聚集。立青農(nong) 布獲悉後趕到現場,和幹部們(men) 住簡易帳篷,做雙方工作,夜以繼日堅持70多天,但協調並不順利。然後,對峙發生了。
“我站在中間,肯定有危險。”立青農(nong) 布說,但關(guan) 鍵時刻,領導幹部、共產(chan) 黨(dang) 員就要衝(chong) 得上去。
在蟲草山管控中,他采取的事前加強宣傳(chuan) 教育、事中派工作組駐點管控的方法很有效。每年,他都徒步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蟲草山開展工作,宣傳(chuan) 教育覆蓋山上每個(ge) 人。
“他做事公道!”村民有事會(hui) 第一時間找他。他用通俗的藏族語言來宣傳(chuan) 政策,與(yu) 群眾(zhong) 交流時不厭其煩,要講到所有人都明白。
為(wei) 調處交界處矛盾糾紛,立青農(nong) 布堅持依法調處為(wei) 基礎、睦鄰友好機製為(wei) 補充、教育感化為(wei) 手段的調處辦法,成功調處多起涉及邊界、蟲草山、牧場的矛盾糾紛。他每年平均參與(yu) 調處矛盾糾紛逾40起。
“以前天黑後不敢上街,現在治安好了。為(wei) 書(shu) 記點讚!”在羊拉鄉(xiang) 甲功村,群眾(zhong) 豎起大拇指。
發展雲(yun) 端:做鄉(xiang) 親(qin) 的帶頭人
陽光灑在金沙江邊一排排藏式民房上,房頂上飄揚的黨(dang) 旗格外耀眼。茂頂村紮巴一家正在院子裏聊天,看著立青農(nong) 布走到門口,63歲的紮巴上前邀他到家裏坐坐。
去年養(yang) 殖收入多少?有哪些補貼?……走進紮巴家,立青農(nong) 布很快進入話題。他要給紮巴一家算收入賬,核實享受的政策,還要宣講扶貧政策。
紮巴算了算賬:養(yang) 蜜蜂、種土豆、花椒等收入約1.5萬(wan) 元,國家各類補助補償(chang) 超過9000元,去年家庭純收入一共超過3萬(wan) 元。
“早就想搬下來了。”紮巴之前住的村子海拔3000多米,有地質災害風險,經常缺水,出村靠一條便道。一家9口人住著土木結構的房子,人畜混居。當年,許多羊拉人生活在山上,增收產(chan) 業(ye) 培育難,脫貧難度大。
2012年,時任鄉(xiang) 長的立青農(nong) 布坐著摩托車,冒著塌方、落石等危險,逐村逐戶動員,協調土地和產(chan) 業(ye) 項目。幾年裏,他推動8個(ge) 村民小組120多戶搬遷,培育了蜜蜂、花椒等產(chan) 業(ye) ,村民經濟條件得到改善,實現“挪窮窩、改窮業(ye) 、換窮貌、拔窮根”。
以前,通往羊拉的公路被稱為(wei) “天路”。人們(men) 說,在羊拉工作的人,把生命一半交給頭頂上的落石,一半交給腳下的深淵。交通閉塞,成為(wei) 製約發展的主因。
要致富,先修路。立青農(nong) 布立誌打破交通“死角”狀態。通過近八年的努力,羊拉鄉(xiang) 新增鄉(xiang) 村公路近200公裏,52個(ge) 村民小組組組通公路。家家戶戶都通了電,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如今政策好啊!”現在,紮巴家住在二層樓房裏,廚房、洗手間等一應俱全。
奉獻雲(yun) 端:做為(wei) 民的踐行者
2011年3月初,立青農(nong) 布背上行囊,到羊拉任職。在積雪覆蓋的土路上,他們(men) 走走停停,不斷清理路麵,顛簸了兩(liang) 天才到鄉(xiang) 政府駐地。極度偏遠之地的艱苦,實實在在地擺在他麵前。
“如果人留不住,就發展不起來。”立青農(nong) 布說,不能有到羊拉“鍍金”的想法,這裏的鄉(xiang) 親(qin) 需要守候。當晚,立青農(nong) 布在床上輾轉反側(ce) ,思考著羊拉的未來。他打定主意,要把羊拉當成自己的家,努力在這裏幹點事情。
在丹達河電站建設項目協調過程中,為(wei) 了解真實情況,他四渡丹達河,如果同事不及時拉扯,他會(hui) 被河水衝(chong) 走;
幫助孤寡老人取初籌集資金蓋房屋,並送去糧食、棉被和衣物……
“隻要村民發展好了,我就知足了。”這是堅守在羊拉的立青農(nong) 布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但對家人而言,他常感愧疚。
夫妻長期兩(liang) 地分居,每年陪伴身在農(nong) 村的父母不到3天……立青農(nong) 布一家三口分居三處,妻子在香格裏拉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兒(er) 子在上學。妻子兒(er) 子2013年來到羊拉看望他,第二天孩子就悄悄跟立青農(nong) 布說:“爸爸,不要在這裏了,回去吧。”孩子的話沒動搖他的決(jue) 心,他依然堅守在這方土地上。
在同事們(men) 眼中,他八年如一日紮根羊拉,沒有怨言,也未向組織提過個(ge) 人要求。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