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跨過鴨綠江(黎民 攝)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為(wei) 援助朝鮮人民,保衛國家安全而進行的一場反侵略的正義(yi) 戰爭(zheng) 。
抗美援朝紀念日為(wei) 什麽(me) 是10月25日?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赴朝鮮後的首戰,是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第40軍(jun) 第118師於(yu) 1950年10月25日在兩(liang) 水洞、豐(feng) 下洞地區,與(yu) 由溫井向北鎮進犯的南朝鮮軍(jun) 步兵第6師第2團前衛加強第3營進行的一次遭遇戰。此役後,誌願軍(jun) 第118師、120師乘勝進攻溫井之敵,並於(yu) 26日淩晨占領溫井。從(cong) 此,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序幕。以後這一天——1950年10月25日,便成了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的戰役之最
1950年11月2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第39軍(jun) 一部攻克雲(yun) 山,重創美騎兵第一師,給恃強冒進的美軍(jun) 和南朝鮮軍(jun) 以迎頭打擊。圖為(wei) 戰士們(men) 向敵陣地衝(chong) 鋒。
雲(yun) 山之戰: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第一戰
1950年10月,美國操控下的聯合國軍(jun) 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yan) 重威脅了我國安全。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和朝鮮人民軍(jun) 一起在雲(yun) 山、溫井地區迎擊進犯的敵人,這是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開赴朝鮮後的第一次戰役。
損失最小的一次戰役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誌願軍(jun) 和人民軍(jun) 在北起“三八線”,南至水原、原州一線地區向“聯合國軍(jun) ”和南朝鮮軍(jun) 發起第三次戰役,突破敵人“三八線”防禦,這是一次較大規模的進攻戰役。此戰役中,殲滅“聯合國軍(jun) ”及南朝鮮軍(jun) 1.9萬(wan) 餘(yu) 人,誌願軍(jun) 和人民軍(jun) 傷(shang) 亡8500餘(yu) 人(誌願軍(jun) 傷(shang) 亡5800餘(yu) 人,朝鮮人民軍(jun) 傷(shang) 亡2700餘(yu) 人)。敵我傷(shang) 亡對比為(wei) 1:0.43。此役,是誌願軍(jun) 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損失最小的一次戰役。
曆時最長的一次戰役
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和朝鮮人民軍(jun) ,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對“聯合國軍(jun) ”和南朝鮮軍(jun) 發起第四次戰役,此役,長達87天,成為(wei)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曆時最長的一次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第五次戰役作戰經過要圖
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和朝鮮人民軍(jun) ,共計投入15個(ge) 軍(jun) 的兵力,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向“聯合國軍(jun) ”及南朝鮮軍(jun) 發起第五次戰役,這是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上甘嶺陣地
上甘嶺戰役: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最激烈的一次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最激烈的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曆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交戰雙方在3.7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投入10萬(wan) 兵力進行反複爭(zheng) 奪,火力之猛,戰鬥之殘酷,在世界戰爭(zheng) 史上罕見。
金城戰役中衝(chong) 鋒的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最後一戰
1953年夏,為(wei) 了爭(zheng) 取朝鮮停戰的早日實現,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發起了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史上具有曆史意義(yi) 的金城夏季反擊戰役。7月13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分數路向北漢江以西、金城以南30公裏長的敵軍(jun) 防線發起猛烈的反擊。經過15天的奮勇作戰,終於(yu) 迫使敵人接受了朝鮮停戰。
抗美援朝中的特級英雄
楊根思
楊根思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wei) “楊根思連”
攜炸藥躍向敵群的楊根思
1950年11月,在堅守長津湖畔1071.1高地東(dong) 南側(ce) 小高嶺戰鬥中,楊根思率領三排打退美軍(jun) 8次進攻,在最後隻剩下他一人時,他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藥包衝(chong) 向敵群,與(yu) 敵人同歸於(yu) 盡,年僅(jin) 28歲。1951年,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總部為(wei) 他追記特等功,授予“特級英雄”榮譽稱號,同年12月,命名其生前所在連為(wei) “楊根思連”。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追授他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黃繼光
舍身堵槍眼的黃繼光
1952年10月,在上甘嶺戰役中,為(wei) 了戰鬥的勝利,黃繼光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ju) 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占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liang) 個(ge) 營。戰後,部隊黨(dang) 委追認他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追授“模範團員”稱號。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領導機關(guan) 給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hui) 議常任委員會(hui) 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全國人民為(wei) 抗美援朝捐獻了多少架飛機
工人積極開展增產(chan) 活動,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hui) 發出了捐獻武器運動的號召,要求全國各界愛國同胞,不分男女老少,都開展愛國的增加生產(chan) 、增加收入的運動,用新增加的收入的一部或全部,購買(mai) 飛機、大炮等武器,捐獻給誌願軍(jun) 。截至於(yu) 1952年5月底,東(dong) 北地區捐款6525.08萬(wan) 元,可購戰鬥機435架;華北地區捐款6795.06萬(wan) 元,可購戰鬥機453架;華東(dong) 地區捐款21540.67萬(wan) 元,可購戰鬥機1436架;中南地區捐款13357.84萬(wan) 元,可購戰鬥890.5架;西南地區捐款4471.22萬(wan) 元,可購戰鬥機298架;西北地區捐款1365.41萬(wan) 元,可購戰鬥機91架;內(nei) 蒙古捐款465萬(wan) 元,可購戰鬥機31架;其它地區和個(ge) 人捐款1132.5萬(wan) 元,可購戰鬥機75.5架。總計全國各界人民共捐款55650.37萬(wan) 元,可購戰鬥機3710架。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殲敵多少萬(wan) 人
在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兩(liang) 年零9個(ge) 月的時間裏,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共殲滅“聯合國軍(jun) ”和南朝鮮軍(jun) 71.8477萬(wan) 人。
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運動戰時期,(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殲敵18.5277萬(wan) 人,其中第一次戰役殲敵1.5990萬(wan) 人,第二次戰役殲敵3.6036萬(wan) 人,第三次戰役殲敵1.2338萬(wan) 人,第四次戰役殲敵5.3070萬(wan) 人,第五次戰役殲敵6.7843萬(wan) 人。這一時期,中朝軍(jun) 隊共殲敵23.3523萬(wan) 人。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傷(shang) 亡多少人
為(wei) 了奪取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廣大指戰員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前赴後繼,許多英雄兒(er) 女的鮮血灑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壯烈犧牲和光榮負傷(shang) 者共36萬(wan) 餘(yu) 人,其中有14萬(wan) 人長眠在異國他鄉(xiang) (在戰鬥中犧牲11.5萬(wan) 餘(yu) 人,事故傷(shang) 亡和病故等非戰鬥傷(shang) 亡2.5萬(wan) 餘(yu) 人),在戰鬥中負傷(shang) 22.1萬(wan) 餘(yu) 人。在十幾萬(wan) 名烈士當中,有軍(jun) 職幹部3名,師職幹部10餘(yu) 名,團職幹部200多名。
朝鮮政府給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頒發了多少勳章和獎章
朝鮮最高人民會(hui) 議常任委員會(hui) 頒發的“金星獎章” (金,通徑3.6cm)
朝鮮最高人民會(hui) 議常任委員會(hui) 頒發的一級國旗勳章(銀,鍍金 通徑7.2cm)
胸前佩帶一級國旗勳章的彭德懷
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給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頒發的勳章、獎章,主要授予兩(liang) 種人員,一是英雄、模範和功臣,二是幹部。對英雄、模範和功臣的授予,主要根據其功勞的等級,及規定的勳章授予範圍。
自由獨立勳章授予營以上幹部。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期間,朝鮮政府向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和朝鮮本國人員共頒發自由獨立勳章3251枚,其中一級自由獨立勳章98枚,二級自由獨立勳章3155枚。戰士榮譽勳章授予連以下人員。功勞的等級高者授予的勳章等級亦高。1951年給軍(jun) 以上幹部授勳,1952年給團以上幹部授勳,1953年給正排級以上幹部授勳。3年內(nei) ,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幹部戰士英雄、模範和功臣勳章、獎章共526354枚,有231190人獲得朝鮮政府頒發的各種勳章、獎章。
1953年,朝鮮政府於(yu) “衛國戰爭(zheng) ”前後,以共和國最高人民會(hui) 議常任委員會(hui) 的名義(yi) 授予(或追授)彭德懷和楊根思、黃繼光、孫占元、楊連弟、邱少雲(yun) 、伍先華、胡修道、楊育才、楊春增、李家發、許家朋12人“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並為(wei) 他們(men) 頒發了“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以表彰他們(men) 的功績。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以炒麵代幹糧的由來
後勤人員在為(wei)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炒炒麵、炒米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戰士在前線就著雪吃炒麵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初期,由於(yu) 敵機瘋狂轟炸,晝夜封鎖破壞誌願軍(jun) 後方供應線,致使誌願軍(jun) 的口糧和副食供應難以及時得到補充。而且即使有時得到補充,白天也不能生火做飯,敵機發現哪裏有炊煙,馬上就會(hui) 狂轟濫炸。加之戰事緊張,戰士們(men) 常常也來不及做飯。鑒於(yu) 上述情況,時任東(dong) 北軍(jun) 區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的李聚奎想起他在西路軍(jun) 被敵人打散時千裏乞討返回延安途中,曾吃過老百姓給的一種炒麵,食用方便,也易保管。根據炒麵的上述特點,李聚奎提出用炒麵作為(wei) 誌願軍(jun) 的幹糧。他讓東(dong) 北軍(jun) 區後勤部先加工一批樣品,送往前線試用。隨後,李聚奎將誌願軍(jun) 試用炒麵的結果報告了彭德懷司令員,並將炒麵樣品送誌願軍(jun) 總部。彭德懷和幾位副司令員得知試用結果並看到了炒麵樣品後很高興(xing) ,當即批準組織生產(chan) 供應部隊。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戰歌【】
電影《上甘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