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ei) 容提要
為(wei) 了給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構建良好的和平環境,構建新的人類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十八大以來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一係列重要理念。
本集以“天下”為(wei) 主題,通過三個(ge) 部分:廣交朋友、“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來分別闡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外交思想。
第一部分:廣交朋友——選用總書(shu) 記的用典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闡釋我國廣交朋友之理念。通過搭台促進交流,促進人類文明互鑒。
第二部分:“一帶一路”——選用總書(shu) 記的用典是“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闡釋我國“一帶一路”之初衷。“一帶一路”旨在為(wei) 世界其他國家分享中國機會(hui) ,使得沿線國家和地區與(yu) 中國一起發展,共享繁榮。
第三部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選用總書(shu) 記的用典是“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闡釋我國世界大同之理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外交思想的重要內(nei) 容,彰顯了東(dong) 方智慧,是中國古代天下觀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整體(ti) 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係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的同學們(men) ,歡迎你們(men) 。
今年的6月,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hui) 舉(ju) 行,在青島峰會(hui) 最後發表的《青島宣言》當中,寫(xie) 入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共同理念。這也是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再一次被寫(xie) 入國際決(jue) 議。那之前它已經被寫(xie) 入了聯合國大會(hui) 的相關(guan) 決(jue) 議、聯合國安理會(hui) 的決(jue) 議、社會(hui) 發展委員會(hui) 、人權理事會(hui) ,包括國際勞工大會(hui) 的相關(guan) 決(jue) 議。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非常具有中國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它當然承繼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當中關(guan) 於(yu) “天下”的思想精髓,同時又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我們(men) 一起來解讀,習(xi) 近平在談國家交往、談全球治理時的用典,我們(men) 進一步深入地來學習(xi) 他的曆史觀、國際觀。
好,現在我們(men) 掌聲歡迎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dang) 校王傑教授。
思想解讀人王傑:
大家好!中國自古以來,與(yu) 世界各國的交往從(cong) 來就沒有中斷過。咱們(men) 中國人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天下觀和世界觀。《尚書(shu) 》講的“協和萬(wan) 邦”,《周易》講的“萬(wan) 國鹹寧”,《論語》講的“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禮記》講的“天下為(wei) 公”,一直到李大釗、毛澤東(dong) 講的“大同世界”,習(xi) 近平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一脈相承,賡續不斷。
古代的大同理想,在今天的最新表達就是中國夢和世界夢,中國夢和世界夢是息息相通的;古代的“協和萬(wan) 邦”、“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天下為(wei) 公”,在今天的最新表達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習(xi) 近平主席高度重視建立新型國際外交關(guan) 係,在不同的場合反複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意義(yi) 。那麽(me) 這一集,我想談三個(ge) 問題,第一就是廣交朋友;第二,“一帶一路”;第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先談第一個(ge) 問題:廣交朋友。下麵我們(men) 請看習(xi) 近平主席是如何論述的。
第一段落
微視頻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這是兩(liang) 千多年前,中國的哲人孔子說的話,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朋友到來的愉悅之情。我們(men) 邀請中外朋友相聚一堂,就是要感謝大家為(wei) 中外友好事業(ye) 做出的不懈努力,回顧為(wei) 共同目標而奮鬥的崢嶸曆程,暢談長期合作結下的深情厚誼。
主持人康輝:
這段話是2014年5月,習(xi) 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hui) 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hui) 成立60周年的紀念活動的時候他講的。講話當中,習(xi) 主席引用了大家特別熟悉的《論語》當中的那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前不久舉(ju) 行的上合組織青島峰會(hui) ,因為(wei) 舉(ju) 辦地就是孔孟之鄉(xiang) 、齊魯大地,所以這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成了大家最常用的問候語。這句名言言簡而意深,現在我們(men) 就有請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yi) 人——北京師範大學康震教授,為(wei) 大家詳細地解讀這句名言。
經典釋義(yi) 人康震:
這句話的原文是這樣的,“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那麽(me)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就是這一段話當中的一句。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這個(ge) “朋”實際上就是人群的意思。我們(men) 知道,有一句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麽(me) 這句話的本意是說,那些誌同道合的人,從(cong) 各個(ge) 方向、從(cong) 各個(ge) 地方會(hui) 聚到自己的身旁,難道不是一件非常高興(xing) 的事嗎?所以我們(men) 說,在孔子的時代,人們(men) 就已經意識到了一個(ge) 問題,要做成一件事,特別是要做成一件大事,必須要有誌同道合的人。隻有誌同道合的人和自己在一起,做起事情來那才是幸福的,做的事情才是有價(jia) 值的。
孔子他的弟子據說有三千之眾(zhong) ,這些弟子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性格,年齡差異也都比較大。年齡最大的弟子,可能是年齡最小的弟子父親(qin) 一輩的人。那麽(me) 這麽(me) 多的學生,情況很多元,類型也不一樣,孔子采取的方法是有教無類。通過有教無類的方法,通過一種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的氣魄,孔子把他們(men) 聚攏在自己的杏壇周圍,形成了當時教育的一種盛況,也為(wei) 當時培養(yang) 了大批的人才。所以我們(men) 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這既是一種對朋友的呼喚,一種對朋友的歡迎,也更是孔子在當時召喚人才的一種氣派。
孔子不僅(jin) 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而且他對具體(ti) 交什麽(me) 朋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說,他認為(wei) ,交朋友要多交益友,少交損友,要多交那些對自己真誠相待的人,要多交那些對自己在知識、道德和品格方麵有幫助的人,而不是去結交那些走歪門邪道,同時心術不正的人。孔子還認為(wei) ,交朋友應該以誠相待,要有信用。他的學生子夏就說過,與(yu) 朋友交,言而有信。事實上,在我們(men) 現在的生活中,當大家談到交朋友的時候,使用的很多成語和俗語,都是當初孔子和學生們(men) 使用的。孔子還主張交朋友要重義(yi) 輕利,以友輔仁,孔子說“君子喻於(yu) 義(yi) ,小人喻於(yu) 利”。什麽(me) 意思呢?真正的君子交朋友,靠的是道義(yi) ,靠的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小人交朋友,隻是以利益來作為(wei) 衡量,以功利來作為(wei) 衡量。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這樣一句孔子的名言,為(wei) 我們(men) 展示了中華民族對待朋友,對待與(yu) 我們(men) 友好的國家,對待與(yu) 世界各國和各個(ge) 民族之間的一種交友的價(jia) 值觀。
那麽(me) 習(xi) 近平主席用這樣一句話,實際上就是向世界各國的人們(men) ,擺明中國和世界人民交往的立場和價(jia) 值觀。世界各國的人們(men) 來到中國,與(yu) 中國合作,與(yu) 中國交流,我們(men) 要敞開我們(men) 的大門,和世界各國人民交朋友,隻有在這個(ge) 過程當中,才能夠真正讓世界人民認識中國,也讓我們(men) 更加地了解世界。
思想解讀人王傑:
古人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說的是交朋友要交那些生死相托的朋友,交那些真心的朋友,交莫逆之交,交刎頸之交。其實國與(yu) 國之間也是這樣,誠實相待,不能夠以大欺小,以強淩弱,這種交往應該是超越了利益、超越了地域、超越了時空,更擁有長久的這種價(jia) 值,更有這種持久力。
主持人康輝:
《論語》當中還有一句話,大家也非常熟悉,就是“德不孤,必有鄰”,那麽(me) 康震老師,在您看來,國家是不是也真的和人一樣,隻要你有德的話,就會(hui) 必定有鄰有友?
經典釋義(yi) 人康震:
對,古人講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國與(yu) 國之間交往肯定是有利益的。但是在利益之上,如果失去了這個(ge) 道,我們(men) 古人說的“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如果沒有了這個(ge) 道,沒有了這個(ge) 德,沒有了價(jia) 值判斷,沒有了價(jia) 值準則,那國與(yu) 國之間的關(guan) 係完全是赤裸裸的利益的關(guan) 係,那這個(ge) 關(guan) 係是混亂(luan) 的,而且也將失去秩序,也難以持久。
主持人康輝:
我們(men) 現在正在推動構建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義(yi) 、合作共贏,就是要讓我們(men) 的益友、諍友的朋友圈變得越來越大。那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王傑教授,來給大家講中國的主場外交,我們(men) 這個(ge) 朋友圈是如何做得越來越大的。
思想解讀人王傑: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體(ti) 現了中國人民敞開寬廣的胸懷、廣交天下朋友的一種良好的願望。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最文明的國家。唐朝時期的中國當時實行科舉(ju) 考試,它允許外國人在中國科舉(ju) 考試。這樣的話就吸引了很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求學、為(wei) 官。在新羅國,有一個(ge) 叫崔致遠的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崔致遠12歲來到中國求學,經過科舉(ju) 考試,考上了進士。你想想在當時,多少中國的學子想參加科舉(ju) 考試,想考個(ge) 進士都不容易,但是一個(ge) 外國人考上了,非常不容易!那麽(me) 崔致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崔致遠在28歲那一年回國了,那麽(me) 他回國以後,他一個(ge) 很重要的使命,就是不斷地傳(chuan) 播中國的文化。崔致遠可以說,在唐朝和新羅國這兩(liang) 個(ge) 國家之間建立起了一座友好的橋梁,為(wei) 唐朝和新羅國之間的友誼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那麽(me) 其實咱們(men) 翻看我們(men) 的曆史,像崔致遠這樣的人,應該是很多很多,這就是體(ti) 現了中國人的一種熱情好客,體(ti) 現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的一種友情。那麽(me) 還有一個(ge) 故事,2013年,習(xi) 近平主席訪問非洲的坦桑尼亞(ya) 。習(xi) 近平主席在演講中,還舉(ju) 了一對新婚夫婦。這對新婚夫婦,把度蜜月的地點,沒有選在旅遊勝地,而是選在了遙遠的非洲的坦桑尼亞(ya) 。
主持人康輝:
今天在節目現場,我們(men) 就把這個(ge) 動人故事當中的女主人公請來了。我們(men) 掌聲歡迎,中國聯通的工作人員李玲。李玲你好,請。你先生今天沒來,是去非洲了嗎?
嘉賓李玲:
沒有,今天他派我做代表。
主持人康輝:
習(xi) 近平主席在那次演講當中,講到你們(men) 故事的時候,最後他說這對年輕人是真心愛上了非洲。那你覺得你們(men) 是真心愛上了非洲的什麽(me) ?
嘉賓李玲:
我覺得去非洲之前是因為(wei) 野生動物,然後去了非洲之後,我覺得我愛上了那兒(er) 的自然風光,愛上了那種純粹的自然,然後愛上了那兒(er) 的一草一木,也愛上了那兒(er) 非常淳樸、非常可愛的人。對。
主持人康輝:
有什麽(me) 故事能跟大家講一講嗎?
嘉賓李玲:
我當時,第一次到非洲的時候,是在坦桑尼亞(ya) 達累斯薩拉姆。然後下飛機以後,我打了一個(ge) 車去酒店。那在路上的時候,那個(ge) 司機知道我是中國來的,然後就特別興(xing) 奮地說,我告訴你,那條路,中國人修的。你看那個(ge) 樓,中國人蓋的,特別棒!然後我當時就覺得是,在異國他鄉(xiang) 遇到了久違的朋友,那種天然的親(qin) 近感,就特別喜歡那種感覺。
然後還有一次,我是在埃塞俄比亞(ya) ,2014年2月,我和老公去埃塞俄比亞(ya) 旅行,然後在機場的時候,我們(men) 辦當地的電話卡。辦完入網的手續之後,埃塞俄比亞(ya) 電信工作的工作人員,他就把卡遞給我,然後就有點抱歉地跟我說,不好意思,我們(men) 這兒(er) 的3G網絡容量飽和了,所以你上網可能會(hui) 有一點慢。然後他在說完這個(ge) 以後,我還沒接話,他馬上就一臉燦爛地跟我說,不過沒關(guan) 係,華為(wei) 來了,很快就會(hui) 好的。
我當時真的,我作為(wei) 一個(ge) 通信人,那種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那我們(men) 的企業(ye) 就成為(wei) 非洲人民通過移動互聯網連接世界的希望。
我記得習(xi) 主席在講述我們(men) 的故事之前,他當時說,中非關(guan) 係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中非關(guan) 係的發展應更多地麵向人民。那他在講完我們(men) 的故事之後,他又說,這個(ge) 故事說明中非人民有著天然的親(qin) 近感,隻要不斷地加強人民之間的交流,中非人民的友誼就一定能夠根深葉茂。
我覺得我作為(wei) 一個(ge) 眾(zhong) 多熱愛非洲的中國青年的一個(ge) 幸運的代表,我覺得我也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去真正讓中國和非洲的人民之間,去增加這種交流,為(wei) 中非友誼去添磚加瓦。所以在那次事情之後,我也就更加頻繁地在一些雜誌、在網絡上麵,去發表自己在非洲的攝影作品,去講述自己在非洲旅行中的一些見聞。當時也寫(xie) 了中國的第一本坦桑尼亞(ya) 旅行書(shu) 《一生一次的假期》。那我希望通過這些,能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非洲、認識非洲、走進非洲,和我一樣愛上非洲,讓中非友誼真正能夠根深葉茂!
主持人康輝:
特別棒!
下一步去非洲的計劃做好了嗎?
嘉賓李玲:
我們(men) 家小孩現在已經去過兩(liang) 次非洲了,我想下一次的時候,我可能會(hui) 在明年七八月的時候,再帶他去肯尼亞(ya) 看角馬過河,看動物大遷徙,看真正純粹的自然。
主持人康輝:
也讓他的幼小的心靈當中,就從(cong) 小種下中非一家親(qin) 這樣的種子。
嘉賓李玲:
是的是的。他現在就很喜歡非洲人,因為(wei) 我們(men) 家掛了很多的照片,是我們(men) 和當地非洲朋友拍攝的,所以他從(cong) 小就知道,我們(men) 和非洲是朋友。
主持人康輝:
你看今天我們(men) 在座的這些年輕朋友,剛剛聽你講和非洲的故事,聽得特別入神。我覺得他們(men) 是把這個(ge) 節目,當成一個(ge) 旅遊節目來看了。在座的年輕朋友,你們(men) 有沒有對非洲感興(xing) 趣的,有沒有問題要問李玲,你們(men) 要想去的話,可以跟她取經。
這個(ge) 女同學。
觀眾(zhong) :
老師好,主持人好!我是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薑卓君,那麽(me) 我個(ge) 人也是非常喜歡旅行。聽過您也去過非常多的非洲的不同的國家,那您最喜歡哪一個(ge) 國家,那您的原因是什麽(me) 呢?
李玲:
最喜歡肯定是坦桑尼亞(ya) ,因為(wei) 實際上那是我們(men) 度蜜月的地方,所以我現在已經去了四次坦桑尼亞(ya) ,每次在那兒(er) 都會(hui) 有不一樣的感受。而且坦桑尼亞(ya) 塞倫(lun) 蓋蒂大草原是據說80%的《動物世界》拍攝地,我們(men) 特別喜歡動物,那大遷徙的大多數的時候也是發生在坦桑尼亞(ya) 。
主持人康輝:
謝謝。聽了李玲一家人和非洲的故事之後,其實我們(men) 會(hui) 有很多的感觸。我們(men) 會(hui) 想到,國與(yu) 國之間的關(guan) 係,其實真的和人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是一樣的。人民之間的交往就是國家之間交往的一麵鏡子。好,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今天這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王傑教授,來為(wei) 大家做講解。
思想解讀人王傑:
十八大以來,中國主場外交好戲連連,精彩不斷:APEC北京峰會(hui) 、G20杭州峰會(hui) 、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hui) 晤、博鼇亞(ya) 洲論壇以及2018年6月份剛剛結束的上合組織青島峰會(hui) ,這些都是我們(men) 中國敞開胸懷、廣交天下朋友的最好證明。習(xi) 近平主席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jia) 值”。
在當今世界,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正是在體(ti) 現中國的方案。那麽(me) 在中國與(yu) 世界交流過程中,我們(men) 應該本著怎麽(me) 樣的理念呢?習(xi) 近平主席又是如何論述的呢?大家請看大屏幕。
第二段落
微視頻二:
中國古代聖賢孟子說:“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推動大家一起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huo) 伴網絡。
主持人康輝:
剛才的這一段話是2016年1月21號,習(xi) 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演講其中的一部分。在那次演講當中,習(xi) 近平主席闡述了,中國願意同阿拉伯國家,共同開創美好未來這樣的立場。在講話當中,習(xi) 近平主席引用了孟子的那一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那麽(me) 什麽(me) 是“天下之正位”,什麽(me) 又是“天下之大道”呢?我們(men) 現在請康震老師,為(wei) 大家做講解。
經典釋義(yi) 人康震: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出自《孟子·滕文公下》。這兩(liang) 句話有一個(ge) 背景,在當時,與(yu) 孟子同一時代,有一個(ge) 人叫景春,他是所謂“縱橫家”的信徒,他跟孟子探討關(guan) 於(yu) 大丈夫的問題。那麽(me) 在景春看來,當時所謂公孫衍和張儀(yi) 等人,這些縱橫家,他們(men) 便是大丈夫。他們(men) 隻要發怒,天下就動蕩;他們(men) 隻要平靜,天下就安寧。那麽(me) 孟子是怎麽(me) 回答的呢?孟子認為(wei) ,這些人怎麽(me) 能算大丈夫呢?他指出,真正的大丈夫是“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yu) 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的這一段對於(yu) 大丈夫的論述,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的的確確代表了中華民族曆史上,對於(yu) 那些行光明正大之道的大丈夫的歌頌。
孟子的這個(ge) 大丈夫的理論、大丈夫的氣節,也成為(wei) 我們(men) 現在在國際上,樹立大國形象的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則。就像習(xi) 近平主席所說的,我們(men) 不搞代理人,我們(men) 也不謀求填補某些所謂的“空白”;我們(men) 願意跟世界各國人民一起互利共贏;我們(men) 願意構建起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使得大家在互利共贏、彼此互信的前提基礎上,共建世界美好家園。我想,這正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給予我們(men) 的文化的自信、製度的自信、理論的自信、道路的自信。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謝謝康震老師的講解。現在整個(ge) 國際的格局在進行著大調整,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在這樣的一種形勢之下,我們(men) 要構建新型的國際關(guan) 係,必須要把握準確當前的國際趨勢。在前不久的中央外事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指出,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曆史觀、大局觀、角色觀。
那麽(me) 換句話說,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之下,我們(men) 更需要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好,接下來我們(men) 還是把時間交給王傑教授,請他來為(wei) 大家做思想解讀。
思想解讀人王傑:
下麵我談第二個(ge) 問題,“一帶一路”。咱們(men) 中國文化曆來追求美美與(yu) 共、計利當計天下利、合作共贏的外交目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天下大同。隻有做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才能夠收到1+1大於(yu) 2的效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那麽(me) 在咱們(men) 中國的曆史中,也有一個(ge) 這樣的案例,中國曆史上最偉(wei) 大的一個(ge) 航海家鄭和。鄭和下西洋彰顯的就是一種和平友好、和諧相處的文化精神。今天在泰國境內(nei) ,還有一尊鄭和的鍍金雕塑;在新加坡的海事博物館,還有一艘複製的鄭和寶船。這些都是中國和外國和世界其他各國,友好交往的有力見證。
計利不應隻計自家利,計利當計天下利。鄭和下西洋,就是計利當計天下利的最好的案例。
習(xi) 近平主席指出,天空足夠大,地球足夠大,世界也足夠大,容得下各國共同發展繁榮。當今世界誰都不能夠獨善其身,哪一個(ge) 國家也不能夠脫離相互交往而獨自發展。
主持人康輝:
中國現在在努力地踐行著合作共贏、和合共生,在努力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一個(ge) 最好的例子就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今天在節目現場,我們(men) 請到了國際經濟領域的一位專(zhuan) 家,外交學院副院長江瑞平教授,來給大家好好地講一講“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我們(men) 掌聲歡迎。
江教授您好。
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了,我們(men) 在承擔著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習(xi) 近平主席也說過,中國的發展得益於(yu) 國際社會(hui) ,我們(men) 也願意為(wei) 國際社會(hui) 提供更多公共產(chan) 品。那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是不是我們(men) 提供給國際社會(hui) 非常重要的公共產(chan) 品?
嘉賓江瑞平:
主持人講得非常對,我們(men) 都明白一個(ge) 非常淺顯的道理,要致富,先修路。在“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依然貧窮落後,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ge) 原因,我認為(wei) ,就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嚴(yan) 重地滯後,高度地落後,嚴(yan) 重地阻礙了沿線國家的發展致富。
正是基於(yu) 這樣一種考慮,習(xi) 近平主席在2013年向國際社會(hui) 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時,就提出了要建設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wei) “一帶一路”沿線來籌措基礎設施資金。那麽(me) 從(cong) 2016年1月,亞(ya) 投行正式啟動之後,在認真地篩選一些重要的投資項目的同時,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網絡化、成體(ti) 係地在推進,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也包括了機場、港口,也包括了通信設施,為(wei) “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共同發展致富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主持人康輝:
其實您說到的亞(ya) 投行的建立,包括它現在能夠發揮的這種重大的作用,其實非常突出地表現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一個(ge) 特點,就是它一定不是一個(ge) 獨角戲,是一個(ge) 大合唱。謝謝江瑞平教授來到我們(men) 節目現場,謝謝您。
嘉賓江瑞平:
謝謝。
主持人康輝:
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王傑教授為(wei) 大家做解讀。
思想解讀人王傑:
習(xi) 近平主席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切中了時代脈搏,契合了時代需要,為(wei) 解決(jue) 全球化挑戰指明了一條合作共贏的光明大道。那麽(me) 下麵讓我們(men) 聆聽習(xi) 近平主席的一段講話。
第三段落
微視頻三:
“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我們(men) 要站在世界曆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積極參與(yu) 全球治理。在更多領域、更高層麵上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不依附別人、更不掠奪別人,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主持人康輝:
這段話是今年的5月4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hui) 上講的。講話當中他再一次強調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也是在這個(ge) 講話當中,總書(shu) 記有一處用典,就是“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那這句話出自哪一部經史典籍,有怎樣的含義(yi) ?我們(men) 請康震教授為(wei) 大家講解。
經典釋義(yi) 人康震:
“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這兩(liang) 句話出自儒家的經典《禮記·中庸》。是什麽(me) 意思呢?世間萬(wan) 物都共同在成長,共同在發育,各自成長各自的,雖然在同樣一個(ge) 環境裏邊,但是,我並不因為(wei) 我的成長而妨害你;你也並不因為(wei) 你的成長,而阻礙我的成長。我們(men) 要並行不悖。
在《論語》裏邊有這樣一段話,說“禮之用,和為(wei) 貴”。什麽(me) 是“禮”呢?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這個(ge) “禮”指的就是道德規範、行為(wei) 準則。所謂“禮之用,和為(wei) 貴”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大家共同遵守某種規則,共同遵守某種觀念,共同維護某種秩序,那麽(me) 就能夠形成一種和諧共贏、和諧共存、和諧共同發展的這樣一種局麵。這就是我們(men) 的先祖總結了治國理政、總結了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某種規律之後,得出來的一個(ge) 結論。
習(xi) 近平主席提出,我們(men) 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要構建一個(ge) 和諧的社會(hui) ,構建一個(ge) 和諧的世界。在這個(ge) 過程當中,應該說,“和為(wei) 貴”、“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這樣一個(ge) 準則,運用到當代國際關(guan) 係當中、運用到當代的國與(yu) 國之間的關(guan) 係的培育當中,這真正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謝謝康震老師的講解,特別給我們(men) 談到了,中國文化當中的這個(ge) “和”的理念。讓我也想起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的開幕式上,有各種各樣、不同字體(ti) 組成的“和”字,其實就是在向世界傳(chuan) 達著這種非常獨特的中國文化理念。我們(men) 說“和為(wei) 貴”、“和而不同”,但是剛剛也提到了,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那麽(me) 不同就意味著會(hui) 有利益的不一致;有利益的不一致,就難免會(hui) 有紛爭(zheng) 。那麽(me) 今天我們(men) 談“和”的時候,是不是意味著不爭(zheng) 呢?對這個(ge) 問題,王傑教授是怎麽(me) 看的?
思想解讀人王傑:
在咱們(men) 中國曆史上,有一個(ge) 很有名的講家庭之間“和”的一個(ge) 案例,就是安徽桐城有個(ge) 六尺巷,張英、張廷玉父子在康熙朝做官,因為(wei) 家裏宅基地和鄰居發生了矛盾。那麽(me) 家裏人修書(shu) 找張英、張廷玉,希望能給當地的官員打個(ge) 招呼,或者是來警告一下他的鄰居。那麽(me) 當他收到這封信以後,給他的家人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大家很熟悉,“一紙書(shu) 來隻為(wei) 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wan) 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那麽(me) 家人收到這封信以後,讓出了三尺宅基地,那麽(me) 另外一家也讓出了三尺,最後留下了一個(ge) 六尺巷,被傳(chuan) 為(wei) 佳話。
人與(yu) 人之間要和,家庭與(yu) 家庭之間要和,國與(yu) 國之間也要和。和不是一團和氣,和是在承認有差別基礎上的和。所以和還需要互相地幫助、互相地溝通交流,隻有這樣才是一個(ge) 真正的和。
就像剛才王老師說的,古人特別強調和關(guan) 注“和”。中國古代的很多的典籍裏邊都對於(yu) 和、對於(yu) 成長、對於(yu) 和諧有很多的論述。《中庸》當中還提到,人們(men) 無論在情緒上、無論在欲望方麵都要有所節製,要達到一定的度。
所以在做事情方麵,要適度地把握度。這個(ge) 度要達到一個(ge) 健康態,這實際上就是儒家思想所說的中庸之態。
人與(yu) 人之間交往,國與(yu) 國之間交往,就像剛才王老師說的,就這麽(me) 一條巷子,我非得全都把這六尺占了,這就叫過。過了之後就不是健康的狀態。那麽(me) 隻有把握了健康的狀態,大家共同協商,共同協商來解決(jue) 這個(ge) 矛盾當中發生的問題,使雙方的標準、雙方的利益達到最大的一個(ge) 契合度,也就是達到一個(ge) 可能達到的最健康的、雙方都能接受的狀態。這個(ge) 時候,那就是非常好的一個(ge) 尺度了,也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和”。
主持人康輝:
謝謝兩(liang) 位老師對於(yu) “和”,我們(men) 中國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這個(ge) 字,進行了這樣的解讀。那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王傑教授,來為(wei) 我們(men) 解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深刻的內(nei) 涵。
思想解讀人王傑:
下麵我談第三個(ge) 問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習(xi) 近平主席指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隻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you) 劣之分。
在天安門城樓有兩(liang) 幅非常醒目的標語,那麽(me) 有人知道這兩(liang) 幅標語是什麽(me) 嗎?“中華人民共和國萬(wan) 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wan) 歲”。那麽(me) 這兩(liang) 幅標語,為(wei) 什麽(me) 放在中國最核心的位置、放在天安門城樓上,它背後的意蘊是什麽(me) ?
“世界人民大團結”不就是中國古代協和萬(wan) 邦、萬(wan) 國鹹寧、天下一家思想的接續嗎?不就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賡續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就是對實現世界人民大團結理性的思考。中國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追尋世界人民大團結的願景,中國將對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國有信心,中國更有力量!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謝謝今天我們(men) 這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經典釋義(yi) 人給我們(men) 帶來的深入淺出、生動翔實的解讀。中國文化當中自古以來,一直有一個(ge) 天下大同的理想,這也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巨大的貢獻。而今天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同樣是具有宏大的曆史視野的,也在為(wei) 解決(jue) 人類未來自身發展的問題提供了具有中國智慧,也充滿了中國文化自信的治理方案。曆史、現實、未來,曆史的長河是綿延不絕的,但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天下大道是古今一致的。
在這期節目的最後,讓我們(men) 再一起重溫過去的那些經典篇章,我們(men) 再一次感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典當中,蘊含的新時代的全球觀的深邃內(nei) 涵。
經典誦讀環節
經典誦讀人於(yu) 芳:
《送樸山人歸新羅》·馬戴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雲(yun) 山過海半,鄉(xiang) 樹入舟中。
波定遙天出,沙平遠岸窮。
離心寄何處,目斷曙霞東(dong) 。
《孟子·滕文公下》節選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yu) 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