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鬆

微信掃一掃 ×

內(nei) 容提要

  理想信念教育始終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高度重視的工作,也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集《咬定青山不放鬆》主要講述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理想信念的思想,通過圍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係列重要講話和報告中運用的古代典籍,如“誌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誌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禦也”、“位卑未敢忘憂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wan) 擊還堅勁,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等典故,從(cong) “為(wei) 什麽(me) 要有理想信念”、“應該樹立什麽(me) 樣的理想信念”和“怎樣堅持理想信念”這三個(ge) 問題出發,結合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當中的生動案例,采取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激勵大家樹崇高理想信念,抱滿腔家國情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

整體(ti) 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係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工商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同學們(men) ,歡迎大家!

  清代的鄭板橋有一首詠竹石的題畫詩,是這麽(me) 寫(xie) 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wan) 擊還堅勁,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這首詩是借詠竹子的頑強生命力來表達一種堅定的信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很喜歡這首詩,早在當年他在梁家河插隊的時候,對這首詩就有深刻的印象,也有深刻的體(ti) 會(hui) 。後來他在一篇文章當中,曾經把這首詩的前兩(liang) 句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動,“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zhong) 中”,借此來表達紮根群眾(zho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誌向和信念。

  今天我們(men) 這期節目的主題就是“信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理想信念有一係列重要的論述。在這些論述當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用典,我們(men) 今天通過解讀來領會(hui) 他深刻的思想內(nei) 涵。

  好,現在讓我們(men) 掌聲歡迎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徐川老師。

  思想解讀人徐川:

  大家好!在分享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ge) 故事。

  在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的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了一件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jun) 在長征途中,在一位老人家借宿,這位老人叫徐解秀。臨(lin) 走的時候,三位女紅軍(jun) 看到老人家也比較窮苦,為(wei) 了表達自己的感謝,就把當時自己僅(jin) 有的一床被子剪下半條給老人留下了。後來老人反複說,什麽(me) 是共產(chan) 黨(dang) ?共產(chan) 黨(dang) 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來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安身立命之本。正是因為(wei) 擁有了這樣一份理想信念,我們(men) 才能夠在革命年代前赴後繼、百折無悔;才能夠在建設年代,艱苦奮鬥、激情燃燒;才能夠在改革開放年代,敢為(wei) 人先、勇立潮頭。正因為(wei) 有了理想信念,我們(men) 才能夠“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才能夠得到億(yi) 萬(wan) 人民的支持。

  理想信念很重要,可是為(wei) 什麽(me) 重要?很多人也未必能說得明白。談到理想信念,有三個(ge) 問題我們(men) 需要解決(jue) :

  第一,為(wei) 什麽(me) 要有理想信念?第二,應該樹立什麽(me) 樣的理想信念?第三,怎樣堅持理想信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說過,抓落實就像敲釘子,如果釘不到點上,釘子要打歪;釘到了點上,隻釘一兩(liang) 下,釘子還會(hui) 掉下來。如果我們(men) 把理想信念相關(guan) 的三個(ge) 問題比作“三根釘子”,那怎樣才能釘好呢?

  我們(men) 先來看“第一根釘子”,也就是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體(ti) 現在哪裏?

  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這個(ge) 問題有一段精彩論述,我們(men) 一起來看一看。

第一段落

  微視頻一:

  理想信念就是人的誌向。古人說:“誌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誌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禦也。”意思是說,誌存高遠的人,再遙遠的地方也能達到,再堅固的東(dong) 西也能突破。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有無數共產(chan) 黨(dang) 員為(wei) 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英勇犧牲了,支撐他們(men) 的就是“革命理想高於(yu) 天”的精神力量。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men) 聽到總書(shu) 記的這段話是2013年的6月28號,他在全國組織工作會(hui) 議上講的。參加這次會(hui) 議的都是組織係統的幹部,組織係統是幹什麽(me) 的呢?是選人用人的。在講話當中,總書(shu) 記特別強調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在這段講話中,總書(shu) 記有一處用典,他說古人說,“誌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誌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禦也。”這句話是哪位古人說的?對於(yu) 今人,又有怎樣的啟迪和教益呢?現在我們(men) 有請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yi) 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這句格言出自清朝一個(ge) 學者,叫做金纓,編纂的一部格言集——《格言聯璧》,其實就相當於(yu) 我們(men) 現在講的“名言警句大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什麽(me) 要引用這句格言呢?其實他主要在講立誌的問題。

  我們(men) 經常說一句話,叫做誌存高遠,誌向到底能夠遠到什麽(me) 程度啊?按照《格言聯璧》的說法,叫做“無遠勿屆”,這是一個(ge) 成語,我們(men) 一般寫(xie) 作“無遠弗屆”,出自《尚書(shu) 》。《尚書(shu) 》原文是這麽(me) 寫(xie) 的:“惟德動天,無遠弗屆。”說隻有德行可以感動天地,沒有哪個(ge) 地方遠到不能夠被德行感動。其實不光是德行,誌向也有這樣的力量。誌向到底能夠遠到什麽(me) 程度呢?《格言聯璧》給了兩(liang) 個(ge) 具體(ti) 的意象,一個(ge) 叫窮山,一個(ge) 叫距海。那也就是我們(men) 說的,山之涯,海之角,我的誌向往那個(ge) 方向走了,哪怕到了山邊、到了海邊,隻要我的誌向還要往前走,那麽(me) 山和海都不能限製我,這是說的遠度。

  再來看第二句話,講強度。說“誌之所向,無堅不入”,“無堅不入”也是一個(ge) 成語,我們(men) 一般寫(xie) 作“無堅不摧”,就是沒有什麽(me) 堅固的東(dong) 西不能夠被破壞掉。那麽(me) 堅固的東(dong) 西是什麽(me) 呢?《格言聯璧》的作者也給了兩(liang) 個(ge) 具體(ti) 的意象,一個(ge) 叫做銳兵,一個(ge) 叫做精甲。銳兵是什麽(me) ?尖銳的兵器;精甲是什麽(me) ?精良的鎧甲。也就是說當你麵對的是兵器的時候,誌向是什麽(me) ?誌向就是鎧甲,你再銳利的武器,你也突破不了我的鎧甲;麵對鎧甲的時候,誌向是什麽(me) ?誌向就是兵器,你再厲害的鎧甲,我的兵器也一定可以把你刺穿。也就是說沒有什麽(me) 樣堅固的力量,可以堅固到居然能夠抵禦誌向的力量。

  為(wei) 什麽(me) 誌向具有如此偉(wei) 大的力量呢?其實很簡單,因為(wei) 誌向往大裏說叫作理想,往小裏說叫作目標。一個(ge) 人有了理想,有了目標,才會(hui) 有決(jue) 心,有勇氣,才會(hui) 去做那些常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舉(ju) 一個(ge) 例子,《後漢書(shu) ·耿弇傳(chuan) 》,講了一個(ge) 叫作耿弇的大將軍(jun) 的故事。這個(ge) 大將軍(jun) 怎麽(me) 回事呢?當年西漢末年天下大亂(luan) 的時候,耿弇還是一個(ge) 毛頭小夥(huo) 子,隻有21歲。然後他就去投奔南陽的劉秀,跟劉秀起兵。當時他就勸劉秀,說我們(men) 去收複河北,然後再從(cong) 河北平定山東(dong) ,然後我們(men) 就可以安定天下了。那時候劉秀也不過是一小股力量,耿弇更是一個(ge) 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小夥(huo) 子,所以誰都覺得他這個(ge) 說法太誇張了,不可能實現。可是,耿弇因為(wei) 有了這樣的誌向,他就產(chan) 生了那種拚命三郎的勇氣。

  舉(ju) 例子,有一次打山東(dong) 的時候,他的腿被敵人的箭射中了。怎麽(me) 辦呢?他抽出佩劍來,直接把箭頭砍斷,接著戰鬥。就因為(wei) 有這樣舍生忘死的勇氣,所以耿弇真的成了常勝將軍(jun) 。他原來預設的目標,收兵河北也罷,平定山東(dong) 也罷,乃至於(yu) 幫劉秀安定天下也罷,就都實現了。所以劉秀看著耿弇,很感慨地說了一句話,叫作“有誌者事竟成也”,現在大家熟悉的“有誌者事竟成”就出自這兒(er) 。

  其實不光是耿弇,我們(men) 熟悉的勾踐臥薪嚐膽也罷,還是司馬遷發憤著書(shu) 也罷,還是說祖逖擊楫中流也罷,這些人之所以成就別人成就不了的事業(ye) ,不都是因為(wei) 有誌向在背後為(wei) 他們(men) 加油鼓勁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格言聯璧》這句話,其實也是在講樹立遠大誌向的問題。無論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還是在改革建設年代,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用理想和信念激發出人的鬥誌,我們(men) 的人生才能無遠弗屆,無堅不入。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老師的講解。

  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徐川老師來做講解,把這“第一根釘子”釘牢!

  思想解讀人徐川:

  接下來我想做個(ge) “導遊”,帶大家去一個(ge) 地方。那裏很美好,天空一碧如洗,白雲(yun) 擦過耳邊,時而天地澄澈,時而雲(yun) 霧茫茫,你可以盡情地在那兒(er) 發自拍、發定位、曬朋友圈;那裏很荒涼,天空中找不到鳥兒(er) 飛過的痕跡,你可以盡情地放空、發呆、思考人生;那裏也很凶險,海拔近五千米,你走上幾步可能就會(hui) 腿腳發軟、眼前發黑、心裏發慌。所以,你可能要帶上氧氣瓶,穿上羽絨服,揣上巧克力,喝上幾罐功能飲料,吃上一頓豐(feng) 盛的早餐。然後坐上纜車,穿雲(yun) 入霧到達山頂,去征服最後的那幾百米。

  有的同學想到了,這個(ge) 地方是雪山。是不是很美好?當然很美好。但是,如果你什麽(me) 都沒有呢?如果你沒有羽絨服、沒有氧氣瓶、沒有巧克力、沒有早餐、沒有纜車,你餓了吃什麽(me) ?渴了喝什麽(me) ?累了在哪兒(er) 休息?缺氧怎麽(me) 辦?這些在現代人看來都不是問題。

  但是八十多年前,那群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戰士,背著沉重的裝備,又是怎樣一步一步從(cong) 山腳,開始丈量那些人跡罕至的雪山?是什麽(me) 讓他們(men) 承受著缺氧、嚴(yan) 寒、饑餓,依然一往無前?是什麽(me) 讓他們(men) 堅信希望一定在前方,勝利一定在前方?

  有人說,是敵人的追擊和後麵的炮火嗎?不,我們(men) 知道,他們(men) 有別的選擇,他們(men) 可以彷徨、可以猶豫、可以退縮,甚至可以逃離。

  那是不是前方高官厚祿的許諾和豐(feng) 厚的糧餉?不!當然也不是。因為(wei) 他們(men)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走下雪山,事實上他們(men) 中的很多人都沒有見到將來的美好。那是什麽(me) 呢?我們(men) 找不到別的答案,隻能是一個(ge) 詞,那就是信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長征勝利啟示我們(men)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象的。”

  就因為(wei) 這份理想信念,紅軍(jun) 踏過了雪山草地,抗聯殺出了白山黑水,我們(men) 在茫茫戈壁上建起了航天城,我們(men) 把人間天路修到了青藏高原。從(cong) 百廢待興(xing) 到河清海晏,也就短短的幾十年。

  所以,信念有什麽(me) 用?信念就是希望,信念就是力量,信念讓我們(men) 變成了不一樣的我們(men) ,信念讓中國走到了現在。

  思想解讀人徐川:

  前麵說完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men) 來看“第二根釘子”,也就是我們(men) 應該有怎樣的理想信念?關(guan) 於(yu) 這個(ge) 問題,總書(shu) 記有一段精彩論述,我們(men) 一起來看一看。

第二段落

  微視頻二: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xi) 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很有益處。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都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men) 都應該繼承和發揚。

  主持人康輝:

  我們(men) 剛剛聽到的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3年3月1號那一天,他在參加中共中央黨(dang) 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hui) ,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的時候,麵對在黨(dang) 校學習(xi) 的黨(dang) 員領導幹部講的一段話。總書(shu) 記號召全黨(dang) 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理想信念,他尤其重視黨(dang) 員領導幹部樹立理想信念。而在這段講話當中,當談到應該樹立什麽(me) 樣的理想信念的時候,他旁征博引,多次用典,這其中有不少是我們(men) 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

  現在我們(men) 就請蒙曼老師給大家講解其中的一句,南宋詩人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一句名言,出自於(yu) 他的一首詩,叫作《病起書(shu) 懷》。這首詩本身並不特別流行,但是,“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句卻是當之無愧的詩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受感動。

  眾(zhong) 所周知,陸遊是一個(ge) 愛國者,他生在宋金對峙之際,一生就渴望收複失地,還我河山。但是,我們(men) 也知道,當時的南宋政權並沒有勇氣和實力去北伐,所以陸遊一直請纓,在宋朝的朝廷並不討好,因此他也一直被貶官。這首《病起書(shu) 懷》,其實也是一次貶官之後的作品。

  既是貶官,又生了一場大病,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會(hui) 不會(hui) 感傷(shang) 呢?一定會(hui) 感傷(shang) 的,陸遊也很感傷(shang) 。但是,他感傷(shang) 的不是個(ge) 人的前途命運,而是“京華父老望和鑾”,或者說“死去元知萬(wan) 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那時候陸遊還活著,但是他也非常悲憤,九州何時才能一統啊?這個(ge) 就不是一般的傷(shang) 春悲秋,而是一種對國家,對民族前途命運的大關(guan) 懷。陸遊這樣憂心忡忡,他是皇帝嗎?當然不是。他是宰相嗎?他也不是。他就是一個(ge) 罪臣,是一個(ge) 無能為(wei) 力、無權無勢的人。但是,他仍然知其不可而為(wei) 之,這個(ge) 就是“位卑未敢忘憂國”,是一種偉(wei) 大的精神力量。

  到了明末清初,有一位偉(wei) 大的思想家叫作顧炎武,說過一句話:“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yu) 有責焉耳矣。”這句話後來被梁啟超精煉成了“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所以無論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也罷,還是“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也罷,正是這種普通人默默無聞的責任與(yu) 擔當,才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值得我們(men) 永遠發揚光大。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老師的講解。

  “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我想這樣的報國心、報國誌,這樣的理想信念是可以穿越時空的,一直到今天,一直到未來,都會(hui) 有強大的感人的這種精神力量。其實今天我們(men) 都可以不用說“位卑”,在新時代裏,每一個(ge) 人的崗位都有自己的價(jia) 值,每一個(ge) 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價(jia) 值,每一個(ge) 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所以,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所以今天我們(men) 說樹立什麽(me) 樣的理想信念,簡單一句話講,做最好的自己。

  我很想聽聽徐川老師,在你心目當中,最好的自己是什麽(me) 樣子?

  思想解讀人徐川:

  在我們(men) 航空航天領域,我們(men) 大家比較流行兩(liang) 句話,一句叫仰望星空,還有一句叫腳踏實地。其實就是這樣的,大誌向和小目標的統一。其實在我們(men) 的工作當中如何去踐行這個(ge) 呢?我認為(wei) 就是在我們(men) 的平凡的崗位上,把每一個(ge) 環節做好,其實就是對這個(ge) 問題最好的回答。對我來講,可能就是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回答每一個(ge) 學生的問題,寫(xie) 好每一篇文章,認真地陪伴每一個(ge) 青春。這就是我的答案。

  主持人康輝:

  蒙曼老師心中最好的自己,是不是就做好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薪傳(chuan) 者?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您說得特別對。因為(wei) 當年我就覺得,曆史知識一定要變成老百姓的常識,我們(men) 這個(ge) 曆史知識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人們(men) 才能夠以古為(wei) 鑒、以史為(wei) 鑒,所以後來《百家講壇》找我講課的時候,人家就說一句話,說我們(men) 要搭建起一座“學者和大眾(zhong) 之間的橋梁”,我說我幹!這事我同意!所以我現在也一直在做這份工作。

  主持人康輝:

  謝謝。

  其實每一個(ge) 人都在用自己的獨特的方式,在樹立理想信念,在報國,在樹立這樣的誌向。有什麽(me) 樣的理想信念,決(jue) 定著一個(ge) 人人生的高度、深度、廣度。對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來說,有什麽(me) 樣的理想信念,也決(jue) 定著為(wei) 人民服務的高度、深度和廣度。所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重視對廣大黨(dang) 員的理想信念的教育。

  那下麵我們(men) 繼續請徐川老師來為(wei) 我們(men) 講解,關(guan) 於(yu) 理想信念的這“第二根釘子”。

  思想解讀人徐川:

  接下來,我們(men) 一起走近一位94歲的老人。他的名字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是很陌生了,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wei) “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老人。黃老是我們(men) 的學習(xi) 榜樣,他的一生充分踐行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理想信念。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理想信念是什麽(me) ?就是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事業(ye) 而奮鬥!

  我們(men) 從(cong) 黃老的一次深潛試驗說起。

  1988年,中國的核潛艇到南海進行第一次深潛試驗。這個(ge) 試驗的危險有多大呢?我給大家打個(ge) 比喻。就比如說,這個(ge) 潛艇上麵撲克牌大小的一塊小的鋼板,在潛入水下數百米之後,它承受的水的壓力是1噸多。整個(ge) 艇體(ti) 長100多米,有任何一小塊鋼板出了問題,任何一條焊縫出了問題,任何一個(ge) 閥門泄漏,造成的結果都可能是艇毀人亡。

  深潛的當天,南海的海麵風平浪靜,但是水底卻是驚心動魄。當潛水艇按照既定程序慢慢下沉到既定的深度時,海底萬(wan) 籟俱寂,沒有任何聲音,能夠聽到的隻有巨大的水壓在不停地壓迫艇體(ti) 發出的“哢嗒、哢嗒”的聲音,在海底聽來尤其是驚心動魄,讓人心驚膽戰。黃老在這樣的寂靜當中,在這樣極為(wei) 緊張的氣氛當中,鎮定自若地根據各個(ge) 部門匯總來的信息,做出各種決(jue) 策和進一步的判斷。當潛水艇按照既定程序下潛到既定深度,然後又上浮到安全深度的時候,深潛試驗正式宣告成功,艇上的所有人沸騰了,擁抱、握手、歡呼。

  當時就有人問黃老,說黃老,您當時不害怕嗎?黃老說,怎麽(me) 不怕?但是我是總設計師,第一,我對它有信心;第二,就算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我也責無旁貸。

  我們(men) 都知道,黃老其實一直默默無聞地為(wei) 國家做著這件大事。當年他參加到核潛艇科研項目時,領導是這麽(me) 跟他說的:要時時刻刻保守國家機密,絕不允許泄露工作任務和單位;一輩子隱姓埋名,當無名英雄;進入這個(ge) 領域就要準備幹一輩子,就算是犯了錯誤,也隻能留在單位裏打掃衛生。麵對這樣的要求,黃老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就此隱姓埋名三十載,沒有回家。非不為(wei) 也,實不能也。

  黃老曾被家裏的兄弟姐妹們(men) 埋怨,不要家、忘記養(yang) 育他的父母的不孝兒(er) 子。麵對親(qin) 人的誤解,黃老輕聲但篤定地回答,對國家盡忠,就是我對父母最大的孝。

  這就是一位老共產(chan) 黨(dang) 員——“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動人故事。

  主持人康輝:

  謝謝徐川老師給我們(men) 講了一個(ge) 老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故事。

  今天我們(men) 本來特別想把黃老請到節目的現場,但是94歲高齡的老人,身體(ti) 真的吃不消。我們(men) 今天就特別請到了黃老的同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術專(zhuan) 家、第719研究所黨(dang) 委委員張錦嵐先生,我們(men) 掌聲歡迎他。

  您好。請!

  您應該是黃老希望能夠繼續奮鬥、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年輕人。在您的眼中,黃老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

  嘉賓張錦嵐:

  剛才主持人問到我對黃老的印象,我覺得可以用兩(liang) 個(ge) 字來說,一個(ge) 叫“癡”,一個(ge) 叫“樂(le) ”。

  所謂的“癡”,我覺得就是對我們(men) 核潛艇事業(ye) 的癡心不改、一心一意的一生的追求。所謂的“樂(le) ”就是苦得其所,樂(le) 在其中的“樂(le) ”。這兩(liang) 個(ge) 字也是出自黃老在1988年參加我國核潛艇第一次深潛試驗時,試驗成功以後他寫(xie) 的一首詩,他這首詩是這樣說的,“花甲癡翁,誌探龍宮,驚濤駭浪,樂(le) 在其中”,這兩(liang) 個(ge) 字就出自於(yu) 黃老的這首詩。

  那麽(me) 什麽(me) 叫“癡”?什麽(me) 叫“樂(le) ”?

  所謂的“癡”就是黃老這一生他的理想、信念和核潛艇的研製工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今年已經94歲高齡了,仍然在工作。所謂的“樂(le) ”,我理解就是不怕困難,克服困難,我們(men) 說的革命的樂(le) 觀主義(yi) 這樣一種精神。

  我們(men) 核潛艇精神這樣說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這裏邊體(ti) 現了幾個(ge) 方麵的含義(yi)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是我們(men) 沒有外麵的資源可以利用,我們(men) 必須要靠自己,而且在艱苦的條件下靠自己;“大力協同”是說的我們(men) 核潛艇是一個(ge) 非常複雜的係統工程,必須要全國一盤棋,舉(ju) 全國之力來把這個(ge) 事情做好;最核心的我認為(wei) 就是“無私奉獻”,無私奉獻的精神。老一輩核潛艇人毫無疑問,我剛才講到了,他們(men) 的苦、他們(men) 的樂(le) 都是無私奉獻的一種體(ti) 現。到現在,經過幾代人的傳(chuan) 承,到我們(men) 現在的核潛艇人,“無私奉獻”也是我們(men) 核潛艇研製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必須要做到無私奉獻。

  主持人康輝:

  正是因為(wei) 有這樣的一種核潛艇精神,我們(men) 的大國重器才能夠突飛猛進,能夠更好地保衛我們(men) 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嘉賓張錦嵐:

  是的。

  主持人康輝:

  最後問您一個(ge) 問題,能不能也跟大家講講我們(men) 國家現在的核潛艇發展到什麽(me) 階段了?

  嘉賓張錦嵐:

  我們(men) 第一代核潛艇可以說相當於(yu) 是我們(men) 鐵路的“綠皮車”,解決(jue) 了有無問題,能夠跑起來了,能夠承擔一定的任務了。我們(men) 現在的核潛艇的水平,我覺得相當於(yu) 我們(men) 的“和諧號”,不僅(jin) 跑起來了,而且速度非常快,完全能夠執行好黨(dang) 和國家賦予它的神聖的使命。

  將來會(hui) 是什麽(me) 樣呢?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要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們(men) 的人民軍(jun) 隊建設成世界一流的人民軍(jun) 隊,一流的人民軍(jun) 隊需要有一流的裝備作為(wei) 支撐。我想,到那個(ge) 時候,我們(men) 的核潛艇就應該是“複興(xing) 號”,它會(hui) 跑得更快,跑得更遠!

  主持人康輝:

  謝謝!衷心地祝願您和您的同事們(men) 的工作能夠順利,而且像黃老希望的那樣,能夠繼續奮鬥,而且不斷地創新,為(wei) 國爭(zheng) 光。謝謝您!

  嘉賓張錦嵐:

  謝謝!

  主持人康輝:

  也請您轉達對黃老衷心的祝福,祝他身體(ti) 健康。謝謝!

  好,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思想解讀人徐川老師,來講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理想信念的論述。

  思想解讀人徐川:

  接下來我們(men) 來看“第三根釘子”,怎樣堅持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說到做到,並不容易,在我們(men) 失敗的時候、受挫的時候、不如意的時候,可能也有過意誌動搖,想過一醉方休,想過得過且過,有過怨天尤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時候,我們(men) 需要七個(ge) 字——“咬定青山不放鬆”。

  我們(men) 來看總書(shu) 記的精彩論述。

第三段落

  微視頻三:

  全黨(dang) 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xing) 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

  真正做到“千磨萬(wan) 擊還堅勁,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

  主持人康輝:

  增強“四個(ge) 自信”,保持政治定力,這就是堅定理想信念。那剛剛大家從(cong) 總書(shu) 記的這段話當中是不是聽到了他引用的非常熟悉的鄭板橋的那首詩呢?“千磨萬(wan) 擊還堅勁,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還記得前兩(liang) 句嗎?“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鄭板橋一生當中寫(xie) 過不止一首詠竹石的詩,那麽(me) 這一首有什麽(me) 特別之處?這首詩的精華、精髓到底在哪裏?我們(men) 現在請經典釋義(yi) 人蒙曼老師給大家講解。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wan) 擊還堅勁,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這是清朝著名的書(shu) 畫家,當然也是著名的詩人鄭板橋的名篇《竹石》,但是,他寫(xie) 的不是真實的竹子和石頭,而是寫(xie) 在《竹石圖》上。也就是說,這是一首題畫詩。

  咱們(men) 都知道,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所以一生有好多很怪的地方。比方說他自己講,說我一生隻畫蘭(lan) 、竹、石三樣。為(wei) 什麽(me) 呢?他說這不是一般的蘭(lan) 、竹、石,這是“四時不謝之蘭(lan) ,百節長青之竹,萬(wan) 古不敗之石”,以及什麽(me) 呀?以及他這個(ge) “千秋不變之人”。那一聽這四句話,大家就知道了,這個(ge) 不是歐洲那種寫(xie) 生而是具有中國氣派的寫(xie) 意了。換句話說,他寫(xie) 的也好,畫的也好,不僅(jin) 僅(jin) 是竹子,更是竹子背後的精神。

  什麽(me) 精神呢?其實最核心的就是頑強而瀟灑。頑強在哪裏?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咬”字上。這個(ge) 竹子根基好不好啊?根基一點都不好,它不是生活在肥沃的泥土上,它是紮根在裸露破碎的山石之上,從(cong) 石頭縫裏鑽出來了。但是,它緊緊地咬住青山,絕不鬆口,一定要在這山石上生存下去,挺立起來,這是何等的堅韌而頑強啊!

  再看第二個(ge) 特點,瀟灑。瀟灑在哪裏呢?在“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的“任”字上。大家都知道,生活在山石上的竹子是沒有人精心嗬護的,風來了,它得挺著。雨來了,它還得挺著。可是正因為(wei) 風裏雨裏,千磨萬(wan) 擊,它就養(yang) 成了一種笑傲江湖的氣性了,也有了笑傲江湖的資本了。怎麽(me) 樣笑傲江湖啊?那就是“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無論你怎樣八方風雨,我自然挺立不動,這就是瀟灑呀!這才是我們(men) 中國人的氣派,獨立而堅強!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老師的講解。無論遇到怎麽(me) 樣的磨難從(cong) 不低頭,這是鄭板橋的心聲,是這首《竹石》詩背後的真精神。

  今天在這個(ge) 新時代,其實我們(men) 也要隨時做好迎接各種各樣的磨難的準備,我們(men) 會(hui) 麵對著重重的改革困局,我們(men) 會(hui) 麵對著各種各樣的利益的誘惑,那麽(me) ,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黨(dang) 員領導幹部能不能夠經受住這重重的考驗和磨難,我們(men) 能不能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我們(men) 應該怎樣去堅定理想信念?接下來繼續請徐川老師來為(wei) 我們(men) 解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是怎麽(me) 說的。

  思想解讀人徐川:

  剛才通過蒙曼老師的講解,我們(men) 應該非常清楚了,為(wei) 什麽(me) 竹子能夠在千磨萬(wan) 擊之下依然能夠報以堅韌,在東(dong) 西南北風中依然能夠傲立挺直?我們(men) 說答案其實就是這首詩的前麵七個(ge) 字,“咬定青山不放鬆”。其實,竹品就像人品,隻有深深地紮根青山之上,岩石之中,才能夠麵對各種各樣的風雨和打磨,依然保持堅勁挺直。人也是一樣,隻有堅定信念,堅定信仰,我們(men) 才能夠“雖九死其猶未悔”、“曆百折而仍向東(dong) ”。那麽(me) 有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的信念從(cong) 何而來?答案是從(cong) 理論中來,也是從(cong) 實踐中來。

  第一,我們(men) 的信念從(cong) 理論中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yi) ,彷徨中的中國人發現,原來我們(men) 不能靠帝王將相,我們(men) 不能靠軍(jun) 閥財團,隻有人民才是最可以依靠的力量。正像大家所知道的一樣,人民,隻有人民才是曆史的真正創造者,這個(ge) 早就在馬克思的《神聖家族》中萌芽的理論,和中國的現實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

  第二,信念又是從(cong) 實踐中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我們(men) 站了起來,證明了隻有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結合起來,我們(men) 富了起來,證明隻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新時代的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我們(men) 實現了從(cong)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證明了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

  我們(men) 都相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們(men) 都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我們(men) 每一個(ge) 中國人都有一個(ge) 強國夢,我們(men) 每一個(ge) 中國人都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謝謝我們(men) 今天這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經典釋義(yi) 人為(wei) 大家帶來的這些深入而生動的講解。

  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yang) 分,擁有十三億(yi) 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men)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誌存高遠,這就是我們(men) 這一代人應該有的誌向和格局。

  在這期節目的最後,我們(men) 一起重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談理想信念引用過的那些經典篇章,我們(men) 再一次感受堅定的理想信念這種強大的力量!

經典誦讀環節

  經典誦讀人李丹丹:

  《格言聯璧》節選

  誌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誌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禦也。

  《病起書(shu) 懷》節選·陸遊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wan) 裏客江幹。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竹石》·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wan) 擊還堅勁,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

發布時間:2018年10月19日 06:15      來源:央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