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瑤鄉的縣委書記羅建華:躬身奏出脫貧的“瑤族舞曲”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羅建華

羅建華

  聽取招商情況匯報、部署扶貧工作、批閱文件、寫(xie) 學習(xi) 心得……深夜時分,湖南省永州市委常委、江華瑤族自治縣縣委書(shu) 記羅建華的辦公室,總是燈光不滅。這是羅建華的工作“常態”。

  正是在他的帶領下,這個(ge) 位於(yu) 湖南省西南山區的偏遠貧困縣,短短數年創造了後發趕超的“江華速度”,獲得許多國家級、省級榮譽;過去被稱為(wei) “省尾”的江華,成了不少地方學習(xi) 、取經的對象。

  產(chan) 業(ye) 強縣:優(you) 化環境 吸引企業(ye)

  江華位於(yu) 南嶺北麓,向以貧困聞名,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2011年4月,羅建華上任江華縣委書(shu) 記。

  “江華要發展,必須要有產(chan) 業(ye) ,要立足當地實際。”羅建華提出“生態立縣、民營活縣、產(chan) 業(ye) 強縣、開放興(xing) 縣”戰略,力圖打造優(you) 質投資環境、提升政府服務,吸引企業(ye) 落戶。

  2017年6月,在廣東(dong) 經營了10餘(yu) 年的貴德集團將企業(ye) 整廠搬遷到江華,從(cong) 設計規劃到最後建成投產(chan) ,僅(jin) 僅(jin) 用了150天。“企業(ye) 生長需要好的環境,江華的幹部是真心為(wei) 我們(men) 企業(ye) 服務。”貴德集團董事長喻貴說,“縣裏的幹部周末都不休息,尤其是羅書(shu) 記,以他的真誠、務實打動了我。”

  記者了解到,江華縣緊抓機遇,以環保、安全、效益為(wei) 準入門檻推進招商引資,在短短幾年時間,引進和培育規模企業(ye) 達73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8家,建成了“百億(yi) 園區”,形成了一批沿海企業(ye) 集群式入駐的現象。

  江華縣域經濟得以高速發展。2017年,全縣完成GDP113億(yi) 餘(yu) 元,是2012年的1.77倍,年均增幅10.6%;財政總收入11.49億(yi) 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幅18.1%……自2012年以來,江華縣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5年排名永州市第一。

  成績的背後,是羅建華作為(wei) “班長”的帶頭苦幹。江華縣縣長龍飛鳳說,羅書(shu) 記敢作為(wei) ,做表率,造就了從(cong) 帶著隊伍幹、推著隊伍幹,到現在幹部齊心協力一起幹的奮進作為(wei) 新局麵。

  擔當作為(wei) :盤活資源 迎難而上

  受傳(chuan) 統“老少邊窮”觀念影響,一開始,江華很多幹部群眾(zhong) 對發展的信心不足。“書(shu) 記剛上任問,江華有什麽(me) 優(you) 勢,有哪些特產(chan) ,我們(men) 都回答不上來。”江華縣一名幹部坦言。

  “貧窮不是落後地區的代名詞,反而要加快發展,實現後發趕超。”羅建華首先從(cong) 破解幹部等待、觀望和畏難情緒入手,引導他們(men) 堅定發展信心,拓寬發展思路。

  江華縣有著豐(feng) 富的生態資源,羅建華提出實施“生態立縣”的構想。他經常親(qin) 自帶隊深入峽穀、陡崖,摸清實情,掌握家底,力求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盤活旅遊資源。

  位於(yu) 江華境內(nei) 的涔天河水庫,地處湘江上遊,修建於(yu) 上世紀60年代。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當初的設計規模已無法滿足現在的需要。2012年起,涔天河水庫開始擴建,涉及近3萬(wan) 移民。

  針對移民群眾(zhong) 不願出縣安置、不願分散安置等訴求,羅建華表示要尊重移民意願,遵循移民規律,反複征求基層意見,及時調整移民安置方案。“這幾年的春節,都是羅書(shu) 記帶我們(men) 去移民家拜訪。”江華縣常務副縣長艾克海說,通過反複做工作,如今庫區移民基本上得到了妥善安置。

  “幹部要敢擔當敢負責,不能遇到矛盾不觸碰,碰到難事繞著走。隻有少待辦公室,多到基層去,迎難而上,才能化解矛盾,推動發展。”羅建華說。

  心係百姓:堅守一線 誌在小康

  江華縣從(cong) 2001開始被確定為(wei)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4年共識別貧困人口10.4萬(wan) 人,占江華人口總數的約五分之一;全縣52萬(wan) 人,瑤族人口34萬(wan) ,且不少居住大山,脫貧任務艱巨。

  任職江華縣委書(shu) 記時,羅建華年近五十,對他能否在邊遠的貧困地區堅守,真正帶領群眾(zhong) 脫貧,不少人持懷疑態度。

  54歲的孟文飄是庫區移民,曾經生活困難。羅書(shu) 記經常去他家,還熱心給他和家人介紹工作,如今,一家人住進了大圩鎮崇江小區敞亮的新房,自己在家附近一家木器廠上班,生活越來越好了。

  為(wei) 了解決(jue) 好包括庫區移民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貧困戶就業(ye) 、增收難題,除了引進規模企業(ye) 進園區,江華還探索小微企業(ye) 進鄉(xiang) 村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建基地,把就業(ye) 崗位送到村裏,幫助老百姓在當地就業(ye) 。目前,江華縣在各鄉(xiang) 村開辦了400多家勞動密集型企業(ye) ,吸納眾(zhong) 多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ye) 。

  “這些年,很多百姓摘掉了貧困帽子,但全縣還有3.2萬(wan) 人沒有脫貧,這是一塊‘硬骨頭’。”羅建華表示,自己將帶領全縣幹部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更加努力工作,讓瑤鄉(xiang) 人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新時代擔當作為(wei) 典型風采”專(zhuan) 欄

“新時代擔當作為(wei) 典型風采”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18年10月17日 08:32 來源:新華社 編輯: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