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ei) 容提要
學習(xi) 是解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構成的“金鑰匙”,也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倡導並身體(ti) 力行的重要習(xi) 慣。
本集《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從(cong) 三個(ge) 層麵解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cong)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xi) 是人生成長之梯”為(wei) 重點,闡發“為(wei) 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基於(yu)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cong)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shu) 籍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書(shu) 籍”等方麵,闡發“學什麽(me) ”的問題;第三部分,從(cong)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為(wei) 重點,闡發“怎麽(me) 學”的問題。
整體(ti) 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係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同學們(men) ,歡迎你們(men) !
前兩(liang) 年有一句網絡流行語,年輕的朋友們(men) 都會(hui) 特別地熟悉,叫“主要看氣質”。那什麽(me) 樣的氣質是最好的氣質呢?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dong) 坡有一句詩很有名,“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就是說一個(ge) 人飽讀詩書(shu) ,那麽(me) 他的才華、他的氣質就會(hui) 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這個(ge) 人就會(hui) 與(yu) 眾(zhong) 不同。
蘇東(dong) 坡的這句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不少場合多次引用過,而總書(shu) 記本人也是“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的一個(ge) 最好的代言人。他非常重視學習(xi) ,也非常重視學習(xi) 型政黨(dang) 、學習(xi) 型社會(hui) 的建設。今天我們(men) 這期節目的主題就是“學習(xi) ”,關(guan) 於(yu)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有哪些重要的論述?這些論述當中又有哪些精彩的用典?我們(men) 通過解讀一起來學習(xi) 領會(hui) 他深刻的思想觀點。
好,現在讓我們(men) 掌聲歡迎今天的思想解讀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徐川老師。
思想解讀人徐川:
大家好!
讀書(shu) 學習(xi) 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麽(me) 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習(xi) 慣,他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shu) ,讀書(shu) 已成為(wei) 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men) 常說“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這句話總書(shu) 記引用過多次,而他本人信手拈來的很多經典名言也正是對於(yu) 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可以說,學習(xi) 既是解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一把鑰匙,也是解讀總書(shu) 記個(ge) 人魅力的最好觀測角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讀書(shu) 學習(xi) ,總的來說涵蓋三個(ge) 方麵的大問題:為(wei) 何學?學什麽(me) 和怎麽(me) 學?
那麽(me) 在這三個(ge) 問題當中,首先要解決(jue) 的就是“為(wei) 何學”的問題。
我們(men) 不妨先來看一看總書(shu) 記是怎麽(me) 說的。
第一段落
微視頻一:
學習(xi) 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是學問的根基就好比是弓弩,才能就好比是箭頭,隻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青年人正處於(yu) 學習(xi) 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xi) 作為(wei) 首要任務,作為(wei) 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cong) 學習(xi) 開始、事業(ye) 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xi) 成為(wei) 青年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wei) 青年青春搏擊的能量。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men) 聽到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這段話是在2013年5月4號,他和各界優(you) 秀青年代表座談的時候講的。在五四青年節的這一天,麵對著各界的優(you) 秀青年代表,總書(shu) 記著重談的還是青年為(wei) 什麽(me) 要重視學習(xi) ,為(wei) 什麽(me) 要勤奮學習(xi) 。在這段話裏有一處用典,八個(ge) 字,“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八個(ge) 字典出何處?它有什麽(me) 樣的含義(yi) ?又講了怎樣的一種辯證思維呢?現在讓我們(men) 歡迎今天的經典釋義(yi) 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大家好!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句話出自於(yu) 清朝的文學家袁枚寫(xie) 的《續詩品·尚識》。其實就是一個(ge) 講怎麽(me) 樣寫(xie) 詩的作品。《尚識》其實講的就是才、學、識三者之間的關(guan) 係。如果比較完整地表達的話,就是“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什麽(me) 意思呢?說學問就像弓一樣,是發力的,才華像什麽(me) 呢?才華像箭頭一樣,是刺穿的。有了這個(ge) 弓,再有了箭,是不是就能射中靶子啊?還不行,還必須有方向。方向是什麽(me) 呢?方向就是見識,有了見識做引領,再有弓發力,然後再有箭去穿刺,這樣才能夠一舉(ju) 中的,射中目標。所以用一句話表達的話,那就是見識做引領,學識做底蘊,才氣做鋒芒。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話主要是引用了前半句,就是講才和學的關(guan) 係。才和學的關(guan) 係,在中國古代可是一對很重要的關(guan) 係,好多人都對這個(ge) 事情有過討論,不光是寫(xie) 詩的袁枚,像寫(xie) 曆史的,唐朝著名的曆史學家劉知幾也曾經講過才和學之間的關(guan) 係。
他是怎麽(me) 說的呢?他講,說有學無才,就好比家有良田百頃,但是你不會(hui) 種,不會(hui) 經營,那最後也打不了糧食,發不了財。有才無學像什麽(me) 呢?有才無學就像你空有一個(ge) 木匠手藝,但是手頭既沒有木頭,又沒有斧子,你最後也不能夠建成一座房子。所以就是說,才和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guan) 係,缺一不可。
我們(men) 年輕人是很容易看重才氣的,而且有可能就養(yang) 成輕狂的才子氣了,坐不住冷板凳,不喜歡踏踏實實地積累。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光有才氣是成不了大事的。舉(ju) 一個(ge) 例子,同學們(men) 都學過當年王安石寫(xie) 的那個(ge) 名篇叫作《傷(shang) 仲永》對吧?仲永五歲成詩,那絕對是有才華的,可以說就是一個(ge) 小天才。但是,他爸爸太迷信天才了,不肯讓他念書(shu) ,不肯讓他學習(xi) ,不能追加他的學養(yang) ,那最後仲永的天才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才華漸漸萎縮,長大之後,隻能“泯然眾(zhong) 人矣”。
舉(ju) 一個(ge) 相反的例子,李白。李白號稱什麽(me) ?“謫仙人”對不對?“謫仙人”那更是天才,這個(ge) 天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李白可是紮紮實實念過書(shu) 的。念什麽(me) 書(shu) 呢?他自己講,“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在紮紮實實念書(shu) 的基礎上,再輔之以縱橫的天才,那才能做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個(ge) 就是才和學完美的結合。
回到袁枚這個(ge) 比喻上來,袁枚說,才華是箭鏃,箭鏃很尖銳、很鋒芒,大家很容易重視到它的力量。但是一定要記住,一個(ge) 箭究竟能夠射多遠,取決(jue) 於(yu) 什麽(me) ?不僅(jin) 僅(jin) 取決(jue) 於(yu) 箭頭的銳度,更要取決(jue) 於(yu) 弓的強度。隻有挽得一張強弓,這個(ge) 箭才能夠越射越遠。
我們(men) 中國古人講,“人非生而知之者”,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意義(yi) 上的天才。正因為(wei) 如此,我們(men) 就應該努力學習(xi) 、終身學習(xi) ,就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的那樣,把學習(xi) 作為(wei) 責任,把學習(xi) 作為(wei) 生活態度,把學習(xi) 作為(wei) 精神追求。這樣,我們(men) 壯麗(li) 的人生才能夠有深厚的學養(yang) 來保駕護航。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教授的講解。
剛剛蒙曼老師給我們(men) 談到了才與(yu) 學的關(guan) 係,我們(men) 必須要承認,我們(men) 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我們(men) 那個(ge) “箭鏃”沒有那麽(me) 鋒利,但是我們(men) 可以努力地讓這個(ge) “弓弩”變得更有力量,這樣箭出去也會(hui) 非常有力。就像武俠(xia) 小說裏那些內(nei) 力深厚的高手一樣,可以飛花摘葉,可以重劍無鋒。
這方麵總書(shu) 記還有一些精彩的論述,我們(men) 繼續請徐川老師給大家做講解。
思想解讀人徐川:
關(guan) 於(yu) 為(wei) 什麽(me) 要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提到過四句話,為(wei) 我們(men) 解讀為(wei) 什麽(me) 要學習(xi) 、掌握學習(xi) 的意義(yi) 提供了四個(ge) 維度。他說,學習(xi) 是文明傳(chuan) 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dang) 鞏固之基、國家興(xing) 盛之要。這四個(ge) 維度層次豐(feng) 富,角度也很全麵,其中“文明傳(chuan) 承之途、政黨(dang) 鞏固之基、國家興(xing) 盛之要”是從(cong) 宏觀的層麵,也就是從(cong) 人類文明、國家、政黨(dang) 這些角度進行解讀。而“人生成長之梯”則是從(cong) 個(ge) 人角度進行的解讀。我們(men) 首先來重點看一看如何理解學習(xi) 是“人生成長之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提到過現代人才學中的一個(ge) 理論,叫“蓄電池理論”,意思就是說,現代的人才當中,一輩子隻充一次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men) 必須要做一塊高效能的蓄電池,不間斷地、持續地充電,才能夠不間斷地、持續地釋放能量。
梁家河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men) 就講一件事。
1969年初,梁家河迎來了15名來自北京的知青,梁家河的村民熱情地去幫著這些知青拿行李、抬東(dong) 西。村裏有個(ge) 後生平時就比較精明,在幫著知青抬東(dong) 西的時候,專(zhuan) 門挑了一件看起來比較小的棕色的箱子,結果,在路上還是慢慢地落到了後麵。在中間歇息的時候,他特意地抬了一下別人扛的大箱子,結果發現,遠遠沒有自己的那個(ge) 沉,這時候才後悔上了當。當時還跟別人嘀咕,說這北京知青的箱子裏裝的是不是金銀財寶啊?現在我們(men) 知道了,箱子裏不是金銀財寶,卻是無價(jia) 之寶,那是滿滿一箱子的書(shu) ,而這個(ge) 箱子的主人正是當時不滿16歲的習(xi) 近平。
主持人康輝:
徐川老師剛剛給大家講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當年初到梁家河時候的一個(ge) 小故事。今天在我們(men) 節目現場,特別請到了當年這個(ge) 小故事的一位見證人,現在讓我們(men) 歡迎陝西省延川縣公安局退休幹部、當年梁家河村的村民王憲平。
您好,歡迎您。
當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他們(men) 這些北京知青到梁家河,村裏的人去接,您當時也去了?
嘉賓王憲平:
去過。
主持人康輝:
偷偷問您一句,以為(wei) 那個(ge) 小箱子最輕的那個(ge) 不是您嗎?
嘉賓王憲平:
不是不是。
主持人康輝:
梁家河的鄉(xiang) 親(qin) 現在回憶起來當年習(xi) 近平在村裏那七年的時間,都會(hui) 說到他特別地愛看書(shu) ,好學。我們(men) 知道那時候每天都得幹農(nong) 活,都挺累的,他是在什麽(me) 時間看書(shu) 呢?
嘉賓王憲平:
他是白天是在山上勞動,回來以後主要利用晚上,晚上吃完飯以後,就在那土窯洞裏邊用煤油燈,在煤油燈下邊看書(shu) 學習(xi) 。因為(wei) 當時那個(ge) 煤油燈那個(ge) 亮光不夠,就很小,再往大放一點,那個(ge) 煙很大。所以一晚上看書(shu) 完了,第二天早上起來,鼻孔裏麵和眼眉上麵全是黑的。
主持人康輝:
每一天看到他都是一張“包公臉”。
嘉賓王憲平:
隻要第二天早上一看他,就是全是煙熏的,是黑的。
主持人康輝:
他都看什麽(me) 書(shu) ?您看過他那個(ge) 小箱子裏邊帶的那些書(shu) 嗎?
嘉賓王憲平:
我看過。他帶的書(shu) 有政治的、曆史的,也有經濟的,還有國外的一些著名的著作,還有咱們(men) 中國的名著,像《魯迅全集》,還有《聊齋誌異》。
主持人康輝:
後來我聽說他在梁家河還辦過一個(ge) 掃盲班,對吧?
嘉賓王憲平:
辦過,在他這種學習(xi) 的鼓勵下。當時他看到我們(men) 梁家河這個(ge) 村裏邊文化程度太差,識字的人太少太少。他看到這種情況以後,他就想了個(ge) 辦法,建議辦個(ge) 掃盲班。他想了好多辦法,他就製了一些“名片”,很簡單的,特別是一個(ge) 字不識的這些人,他就從(cong) 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些,然後“大人小孩”、“東(dong) 南西北”、“你我他”,就從(cong) 這簡單的常用的字,這樣給老百姓這麽(me) 慢慢教。最後在他這種辦了“學習(xi) 班”以後,我們(men) 村裏文化程度就跟其他村相比,周圍的村相比,我們(men) 梁家河的文化程度就要高一些。
主持人康輝:
其實識了字,有了文化,學習(xi) 了,就開了眼界了。
嘉賓王憲平:
對對對。
主持人康輝:
剛剛您反複地提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當年在梁家河村的時候這種學習(xi) ,對年輕人的影響特別大。您當年也是個(ge) 後生,他對您的影響是不是也特別大?
嘉賓王憲平:
對,他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因為(wei) 我們(men) 倆(lia) 經常一塊兒(er) 聊,聊起來的時候,到他房子去聊的時候,他經常給我講,說黑子,咱們(men) 這些年輕娃不看書(shu) 、不學習(xi) ,掌握不了知識,將來走到社會(hui) 上就很困難。
主持人康輝:
“黑子”是您的小名,是嗎?他叫您“黑子”。
嘉賓王憲平:
因為(wei) 當時我的皮膚比較黑,所以村裏人都叫我“黑子”。近平從(cong) 插隊來一直到現在為(wei) 止,從(cong) 來沒叫過我王憲平,總是“黑子”、“黑子”。
主持人康輝:
今天我看您還特別帶來了,這是一本書(shu) 和一個(ge) 筆記本。
嘉賓王憲平:
對。
主持人康輝:
這都是當年習(xi) 近平送給您的?
嘉賓王憲平:
對,習(xi) 近平送給我的。
主持人康輝:
這個(ge) 筆記本非常精致。
嘉賓王憲平:
這個(ge) 是在一次我在他窯洞去翻他書(shu) 、看他書(shu) 的時候,他翻出這一本筆記本。他說,“黑子,你喜歡的話,我送給你。”我說,“這麽(me) 好的筆記本,我咋能不喜歡呢?”他說,“喜歡我就送給你。”
主持人康輝:
而且筆記本上就是“學習(xi) ”兩(liang) 個(ge) 字。
嘉賓王憲平:
筆記本上麵就是“學習(xi) ”兩(liang) 個(ge) 字。
主持人康輝:
還有一本書(shu) ,這也是當時很多人都會(hui) 有這本書(shu) ——《毛主席詩詞》。
嘉賓王憲平:
對,這又是另外一個(ge) 時間。就是我已經參加工作了,我參加工作以後,回到家裏以後,又到他那兒(er) 去看書(shu) ,我們(men) 倆(lia) 聊天。他又從(cong) 他的箱子裏邊翻出來這一本《毛主席詩詞》,他說,“黑子,你要不要?你要我送你這本《毛主席詩詞》,你再看一看。”我說,“要嘛,咋不要?我還喜歡看這一類的東(dong) 西。”所以他就送給我了。
主持人康輝:
您現在是不是也會(hui) 經常跟年輕人,包括現在梁家河村的年輕人講起習(xi) 近平當年愛學習(xi) 的故事?
嘉賓王憲平:
我現在已經退休了,我家住在縣城裏邊,但是我經常回村裏去。回村裏去,晚上沒事,我就跟年輕人一起,像我們(men) 同年等歲的人,回憶當年習(xi) 近平在村裏的日日夜夜,艱苦奮鬥的這七年,堅持學習(xi) 的七年。我們(men) 大家議論起來以後都說,習(xi) 近平確確實實在梁家河的七年艱苦磨煉、認真看書(shu) 學習(xi) ,給我們(men) 梁家河的老老少少影響太大,給我們(men) 起了榜樣的作用。
主持人康輝:
謝謝您今天來到我們(men) 節目的現場,給這麽(me) 多年輕人講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學習(xi) 的故事,您也把這兩(liang) 件珍貴的禮物好好保存。
嘉賓王憲平:
好好。
主持人康輝:
給更多的年輕人來傳(chuan) 達這種學習(xi) 的重要。
嘉賓王憲平:
好的好的。
主持人康輝:
謝謝您。
嘉賓王憲平:
我一定會(hui) 的。
主持人康輝:
確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待學習(xi) 的態度就是一物不知便深以為(wei) 恥,也正是這種求知若渴的態度一直支持著他,從(cong) 梁家河一路走來,不忘初心。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徐川老師給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徐川: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不僅(jin) 鍛煉了習(xi) 近平同誌的才幹,同時也充實了他豐(feng) 厚的學識,這為(wei) 他後來報考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是憑借著勤奮學習(xi) 、堅韌不拔的勁頭,讀書(shu) 學習(xi) 真正改變了習(xi) 近平同誌的命運。
1975年,習(xi) 近平到清華大學,在化工係基本有機合成專(zhuan) 業(ye) 度過了大學的四年生活。
大學畢業(ye) 後,習(xi) 近平同誌走上了工作崗位。無論是在河北正定、福建廈門、寧德等地方上任職,還是後來主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包括後來成為(wei) 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讀書(shu) 學習(xi) 的習(xi) 慣一直伴隨著習(xi) 近平,學習(xi) 真正成為(wei) 了習(xi) 近平同誌的“人生成長之梯”。
十八大以後,擔任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的習(xi) 近平開始了更加繁忙的治國理政。雖然日理萬(wan) 機,但是讀書(shu) 學習(xi) 的習(xi) 慣一直沒有變。
可以說總書(shu) 記自己成長的經曆不斷地啟發和鼓舞著我們(men) ,無論是少年還是老年,無論是個(ge) 人還是政黨(dang) ,無論是群眾(zhong) 還是幹部,無論是修身還是濟世,學習(xi) 都至關(guan) 重要。一句話簡單概括: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要好好學習(xi) ,天天向上,生命不息,學習(xi) 不止。
前麵我們(men) 說完了“為(wei) 何學”的問題,下麵一個(ge) 問題就是“學什麽(me) ”。
我們(men) 知道,人類的知識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汗牛充棟。每一個(ge) 行業(ye) 、每一個(ge) 領域都有著讀不完的書(shu) ,學不完的知識。很多時候,我們(men) 也想坐下來安靜地進行學習(xi) ,這時候就發現不知道該學什麽(me) ,不知道該從(cong) 何學起。
帶著這樣的一些問題,我們(men) 來看總書(shu) 記的精彩論述。
第二段落
微視頻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人類社會(hui) 創造的各種文明,無論是古代的中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兩(liang) 河文明、印度文明等,還是現在的亞(ya) 洲文明、非洲文明、歐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們(men) 都應該采取學習(xi) 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you) 秀文化基因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優(you) 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主持人康輝:
這是2014年9月24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暨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第五屆會(hui) 員大會(hui) 開幕會(hui) 的時候他的一段講話。這段講話當中,總書(shu) 記也引用了一句古人的話,就是“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句話裏有一句大家特別熟悉的成語,就是“孤陋寡聞”。總書(shu) 記引用的這句話典出何處?現在我們(men) 請蒙曼教授給大家講一講。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個(ge) 出自於(yu) 《禮記·學記》。
《學記》這一篇是專(zhuan) 門講教育問題的,既然講教育問題,就會(hui) 涉及到一個(ge) 話題,怎麽(me) 樣才能學得好,怎麽(me) 樣又會(hui) 學不好?那在《學記》這一篇文章裏,講怎麽(me) 樣就會(hui) 學不好的時候,它講了六種可能,其中一種可能就是“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獨學”,什麽(me) 是“獨學”啊?獨學就是一個(ge) 人學習(xi) ,沒有朋友跟你一起切磋琢磨,那會(hui) 有什麽(me) 後果呢?兩(liang) 個(ge) 後果:
第一個(ge) ,孤陋,就是見識淺薄;第二個(ge) ,寡聞,就是見識不廣。
一個(ge) 人既學識淺薄又見識不廣,就很容易成為(wei) 井底之蛙,就會(hui) 固步自封,就會(hui) 夜郎自大,然後就很難再進步了。怎麽(me) 樣才能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呢?也很好辦,你就廣交朋友,集思廣益不就可以了嗎?
所以,我們(men) 所謂廣交朋友,並不是濫交朋友,而是要像孔子所說的那樣,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就是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誠信的人交朋友,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這樣我們(men) 的眼界、心胸才能放開,我們(men) 才能進步。
我們(men) 如今進入了一個(ge) 互聯網的時代了,我們(men) 再向別人學習(xi) ,不用像唐僧西天取經那樣經曆九九八十一難了,可以說我們(men) 現在想學習(xi) ,隻要舉(ju) 手之勞,就可以做到。正因為(wei) 如此,我們(men) 才要格外珍惜這個(ge) 時代賜予我們(men) 的機會(hui) 。你想,互聯網那麽(me) 發達,與(yu) 其聯機遊戲,不如集思廣益,跟全世界的人交朋友,跟全世界的文明交朋友,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不斷學習(xi) 、不斷成長,這才能不辜負這個(ge) 時代,也不辜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期望。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老師的講解。講得特別地生動,尤其是那句,與(yu) 其聯機遊戲,不如集思廣益。其實沒有集思廣益,哪兒(er) 來的聯機遊戲啊?任何的創新創造都是通過學習(xi) 這樣的途徑獲得的。
關(guan) 於(yu) “學什麽(m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他的論述當中,也給大家提供了三個(ge) 參考方向,我們(men) 繼續請徐川老師給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徐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讀書(shu) 學習(xi) ,給過三個(ge) 參考方向:一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著作;二是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書(shu) 籍;三是古今中外,特別是我們(men) 國家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書(shu) 籍。
我就把這三個(ge) 方向總結為(wei) 三句話:把牢定盤星;錘煉金剛鑽;守護傳(chuan) 家寶。
我們(men) 先來看第一句話——把牢定盤星。
定盤星指的是理想信念,要目標堅定,要心思如一,要心無旁騖。總書(shu) 記曾經反複、多次地強調過我們(men) 要好好地學習(xi) 、研讀馬克思主義(yi) 經典的理論著作。因為(wei) 從(cong) 人類思想史上看,就其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和傳(chuan) 播麵而言,沒有一種理論能夠達到馬克思主義(yi) 的高度,也沒有任何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yi) 那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世界。
接下來說第二句——錘煉金剛鑽。
我們(men) 常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但是如果要攬瓷器活,或者說不得不從(cong) 事瓷器活,那就得擁有金剛鑽。我們(men) 說書(shu) 到用時方恨少,那何不用到之時趕緊讀呢?
從(cong) 2013年12月31日至今,習(xi) 近平同誌以國家主席的身份連續五年發表了新年賀詞,我們(men) 也通過媒體(ti) 看到了總書(shu) 記發表新年賀詞之時身後那偌大的書(shu) 架。據媒體(ti) 梳理統計,他身後的書(shu) 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學、曆史、科學素養(yang) 等等門類。我們(men) 能看到的書(shu) 目有,《詩經》、《宋詞選》、《魯迅全集》、《老舍全集》、《李比希文選》、《21世紀資本論》、《抗日戰爭(zheng) 》等等。所以其實我們(men) 從(cong) 這個(ge) 書(shu) 架上的書(shu) 目就可以看得出來,總書(shu) 記正是在不斷地汲取著古今中外的很多民族的智慧,把它轉變成治國理政的遠見卓識。
下麵說第三句——守護傳(chuan) 家寶。
所謂傳(chuan) 家寶就是要讀經典、讀原典,讀那些被反複證明了的有價(jia) 值的書(shu) 籍。有的朋友可能會(hui) 問,為(wei) 什麽(me) 要讀經典?因為(wei) 經典是曆史的選擇,是時間的積澱,是大眾(zhong) 的典範。經典往往已經變成我們(men) 社會(hui) 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是解讀、理解社會(hui) 萬(wan) 象的一把鑰匙。
可以說,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總書(shu) 記本人語言魅力大放異彩之處。大家想想,一句“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彰顯的是大國大黨(dang) 的自信,體(ti) 現的是從(cong) 容清醒的淡定,表現的是埋頭苦幹的決(jue) 心;一句“乘風好去,長空萬(wan) 裏,直下看山河”,描畫的是廣大青年乘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長風,在祖國放飛青春夢想的鴻鵠壯誌。詩詞信手拈來,典故娓娓道來,可以說,總書(shu) 記在用他本人的實踐在為(wei)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代言。
所以親(qin) 愛的朋友們(men) ,如果你還不知道該學什麽(me) 的話,聽了總書(shu) 記的推薦,我們(men) 應該清楚該怎麽(me) 做了。
學習(xi) 應該都是要穩紮穩打、步步為(wei) 營,學習(xi) 方法非常重要,下麵一個(ge) 問題就是“怎麽(me) 學”。我們(men) 說方法不對,功夫白費,不僅(jin) 會(hui) 挫傷(shang) 我們(men) 學習(xi) 的積極性,也會(hui) 影響學習(xi) 效率。那麽(me) 關(guan) 於(yu) 學習(xi) 的方法,總書(shu) 記又有什麽(me) 樣的精彩論述?讓我們(men) 一起來看一看。
第三段落
微視頻三: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於(yu) 實處用力,從(cong) 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jia) 值觀才能內(nei) 化為(wei) 人們(men) 的精神追求,外化為(wei) 人們(men) 的自覺行動。
《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人說:“聖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聖人。”年輕有大好機遇,關(guan) 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wei) 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diu) 一門,幹一行棄一行,無論為(wei) 學還是創業(ye) ,都是最忌諱的。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men) 聽到的這段講話是2014年5月4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大學和師生座談的時候他講的一段話。麵對著這些青年學生,我覺得總書(shu) 記特別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他會(hui) 跟這些學生講,怎麽(me) 樣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xi) 方法,來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習(xi) 效能。也是在這段話當中,他引用了《禮記》當中的那句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話講了五種學習(xi) 方法,也是學習(xi) 的五個(ge) 階段。現在,我們(men) 請蒙曼教授給大家好好講一講。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五個(ge) 短句子出自於(yu) 《禮記·中庸》。《中庸》相傳(chuan) 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作品,講的是儒家的人性修養(yang) 功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了這段話,講的其實是一個(ge) 治學的問題。治學應該怎麽(me) 治呢?就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什麽(me) 含義(yi) ?所謂博學,就是廣泛地學習(xi) ;所謂審問,就是仔細地詢問;所謂慎思,就是努力地思考、謹慎地思考;所謂明辨,就是清楚地分辨;所謂篤行,就是忠誠地踐行。這五個(ge) 短句子這是學習(xi) 的五個(ge) 階段,也是五個(ge) 層次,彼此之間是相互遞進的關(guan) 係。
“篤行”它是問學的最高階段,也是一切學問真正的出路。隻有從(cong) 實踐上下功夫,從(cong) 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cong) 篤行上下功夫,我們(men) 的人生,我們(men) 的學問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價(jia) 值。
其實,仔細想一想,這五個(ge) 學習(xi) 方法不僅(jin) 是問學的妙道,它也是人生的妙道。我們(men) 每個(ge) 人麵對這個(ge) 紛紛擾擾的、複雜多變的世界,其實都需要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智慧,那才能發現真理。發現真理之後,又要有投身生活的熱情,有踐行理念的熱情,這樣才能夠實踐真理,才能夠改造社會(hui) 。這個(ge) 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年的期望,也是對時代的期望。
主持人康輝:
好,謝謝蒙曼老師的講解。
我們(men) 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yu) 學習(xi) 來說,我們(men) 要尋找到的這個(ge) “器”就是學習(xi) 方法,行之有效的學習(xi) 方法。
關(guan) 於(yu) 學習(xi) 的方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有哪些重要的論述?我們(men) 再一次請出思想解讀人徐川老師給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徐川:
剛才蒙曼老師的講解讓我也很受啟發。在我分享之前,我想先請現場的觀眾(zhong) 談一談自己對學習(xi) 方法的理解。
觀眾(zhong) :
老師您好,我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的學生。那我在這兒(er) 想談一談我對“學問思辨”的我自己粗淺的見解。
我們(men) 英語學院有一門特色課程,它叫“Critical Thinking”,就是批判性思維的意思。在這個(ge) 課堂中,我們(men) 經常會(hui) 有論辯,有同學和同學的論辯,也會(hui) 有同學和老師的論辯。在這些論辯的過程中,我們(men) 向內(nei) 求,去思索,也向外輸出,去表述我們(men) 自己的想法。最後,會(hui) 有達成一種對文章的共識。我覺得這種過程是非常令人享受的,其實“學問思辨”這四個(ge) 理念也都貫穿在這個(ge) 過程中。
思想解讀人徐川:
好,謝謝,說得非常好。
我們(men) 接下來,看一看關(guan) 於(yu) 學習(xi) 方法,總書(shu) 記給我們(men) 的一些建議和指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推薦的學習(xi) 的最高境界是“眾(zhong) 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麽(me) 如何能夠達到這一最高境界呢?總書(shu) 記其實也給了具體(ti) 的進階之路。
我們(men) 概括起來說,就是八個(ge) 字,叫“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如何理解總書(shu) 記所講的這八個(ge) 字?我們(men) 一起來走近一位科學家,她就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而她就是一位學用結合的身邊典範。
1967年,為(wei) 了支援第三世界國家,也為(wei) 了消除我國南方存在的瘧疾疫情,毛澤東(dong) 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指示,以軍(jun) 工項目的名義(yi) 緊急成立小組,研發抗瘧的新藥。1969年,39歲的屠呦呦參加到項目中來。在1971年底,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提取物對瘧原蟲實現了100%的抑製。
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中國開會(hui) ,高度評價(jia) 了青蒿素對世界的貢獻。
當時有一位法國記者問屠呦呦,說開始研究是因為(wei) 戰爭(zheng) ,現在青蒿素主要用來救命,你自己有什麽(me) 感想?
屠呦呦是這麽(me) 回答的:“我很高興(xing) ,作為(wei) 一名醫藥科技人員,我們(men) 就是要為(wei) 人類健康服務”。屠呦呦的目標很簡單,學是為(wei) 了用,用是為(wei) 了更好地促進學,這就是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就是要向學、善學、會(hui) 學,就是要學會(hui) 學習(xi) 、聚焦學習(xi) 、享受學習(xi) ,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
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好,謝謝我們(men) 今天這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經典釋義(yi) 人給我們(men) 帶來的深入而生動的講解。
“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同學們(men) 聽完這一堂課之後氣質都能上升一大截。
今天我們(men) 處在這樣一個(ge) 偉(wei) 大的新時代,中華民族的發展也迎來了重大的曆史機遇期。我們(men) 的青年要上進,我們(men) 的幹部要上進,我們(men) 的黨(dang) 要上進,我們(men) 的國家、民族要上進,那就必須大興(xing) 學習(xi) 之風。我們(men) 要用紮紮實實的學習(xi) 來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鋪就一條紮紮實實的前進之路。
好,在這期節目的最後,我們(men) 一起重溫那些經典篇章。我想對我們(men) 來說,這又是一次極好的學習(xi) !
經典誦讀環節
經典誦讀人李丹丹:
《和董傳(chuan) 留別》節選·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ju) 子踏槐花。
《續詩品》節選·袁枚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dong) 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er) 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zhong) 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