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七集):絕知此事要躬行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內(nei) 容提要

  黨(dang) 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進程。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wei) 。實幹是最響亮的語言,是贏取事業(ye) 勝利的根本保證。

  本集《絕知此事要躬行》集中闡釋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實踐觀,選取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常用的“功崇惟誌,業(ye) 廣惟勤”、“積土而為(wei) 山,積水而為(wei) 海”、“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等典故,從(cong) 尚行——行勝於(yu) 言、敏行——明辨善行、力行——身體(ti) 力行三個(ge) 維度,深入淺出地講明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篤行的論述是對我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繼承和發展。

整體(ti) 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係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清華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的同學們(men) ,歡迎你們(men) !

  今天這期節目的主題是“篤行”。行是什麽(me) ?行就是實踐,篤行就是持之以恒,堅定不移地去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實踐有很多重要的論述,那今天我們(men) 就通過解讀總書(shu) 記在這些論述當中的一些用典,來深入地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的實踐觀。

  好,現在讓我們(men) 掌聲歡迎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清華大學艾四林教授。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我們(men) 中國有句古語:“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引用過這句古語。在青年時期,習(xi) 近平同誌也引用過馬克思的另一句名言,“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大家仔細想一想,其實這兩(liang) 句話,它講的是同一個(ge) 道理,就是“行勝於(yu) 言”。“行勝於(yu) 言”也是習(xi) 近平同誌的母校,我們(men) 清華大學的校風。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同誌多次強調,“幸福不會(hui) 從(cong) 天降”、“擼起袖子加油幹”。這些論述既是對我們(men)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也是對馬克思主義(yi) 科學實踐觀的運用和發展。下麵我從(cong) 尚行、敏行、力行三個(ge) 層麵和大家講一講。

  首先我們(men) 來看看尚行。有一本書(shu) 我相信大家都讀過,它的名字叫《擺脫貧困》,是習(xi) 近平同誌在1992年出版的一本書(shu) ,這本書(shu) 收錄了習(xi) 近平同誌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shu) 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所發表的重要講話和文章。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men) 再來翻看這本書(shu) ,類似於(yu) 像“實踐”、“行動”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這清楚地表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是在青年時期就高度重視“行”。在這本書(shu) 裏麵,他寫(xie) 道,“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yu) 認識的地方正在於(yu) 它是行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何如此重視行動呢?請聽我們(men) 總書(shu) 記是怎麽(me) 講的。

第一段落

  微視頻一:

  “功崇惟誌,業(ye) 廣惟勤”,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ti) 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men) 聽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這段講話,是2013年3月17號,他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上講的。講話當中有一處用典,“功崇惟誌,業(ye) 廣惟勤”,它和我們(men) 今天要說的篤行是有什麽(me) 樣的關(guan) 係?現在讓我們(men) 掌聲歡迎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yi) 人,中國人民大學毛佩琦教授。

  經典釋義(yi) 人毛佩琦:

  “功崇惟誌,業(ye) 廣惟勤”出自《尚書(shu) ·周書(shu) 》。《尚書(shu) 》是中國儒家經典的重要著作,它是記載古代曆史的一部書(shu) 。其中,它講道:“功崇惟誌,業(ye) 廣惟勤”,這句話在什麽(me) 情況下說的?大家知道,古代有夏商周朝代,周取代了商,滅了淮夷,回到王都豐(feng) 邑,(周)成王告誡他的各級官員,他說到這樣一段話,“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什麽(me) 意思?要“欽乃攸司”,一定要謹慎對待你的職業(ye) 和所管的事情。同時,他說“戒爾卿士,功崇惟誌,業(ye) 廣惟勤”,我告訴你們(men) 大家,要想建立大的功業(ye) ,一定要立大的誌向。要想成就大的事業(ye) ,一定要下功夫,一定要勤奮,要勤勉。

  所以,誌不能夠僅(jin) 僅(jin) 是輕描淡寫(xie) ,它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而且要篤行。什麽(me) 叫篤行?就是堅持不懈地、紮紮實實地去完成,去進行。沒有努力,沒有堅持不懈是不能夠取得成功的。

  主持人康輝:

  謝謝毛佩琦教授的講解。誌與(yu) 勤,誌是方向,勤是路徑。那些有大誌者都是不畏艱險,勤奮努力的人方能成其大誌。那毛老師,古時候有沒有立大誌,而後通過篤行成大誌這樣的故事,能給我們(men) 再講一講。

  經典釋義(yi) 人毛佩琦:

  其實我們(men) 古人立誌成就的人很多,他們(men) 都是從(cong) 幼小立誌的。比如說,諸葛亮滿腹韜略,他有天下之誌。時時刻刻在觀察著天下,他有一番抱負,他要實現他的理想。很多人都是從(cong) 小在立誌的,什麽(me) 囊螢的故事,映雪的故事,什麽(me) 程門立雪的這些故事。求師,問學,都是從(cong) 小立誌的。我們(men) 看到古代成功的人沒有一個(ge) 不是從(cong) 一開始就有遠大誌向的。

  主持人康輝:

  關(guan) 於(yu) 誌、關(guan) 於(yu) 勤,我們(men) 現場的同學們(men) ,有沒有一些問題或想法,想和老師們(men) 交流的?

  觀眾(zhong) :

  有一個(ge) 問題想向老師們(men) 請教。就是現在很多高校的學生,也會(hui) 存在著學習(xi) 懈怠的這樣一個(ge) 問題。可以說是自身學習(xi) 的動力也是不足,所以也想請老師們(men) 對這個(ge) 問題給予解答。謝謝。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這位同學提得非常好。“業(ye) 廣惟勤”,“業(ye) ”對於(yu) 我們(men) 大學生來講就是學習(xi) ,“勤”對我們(men) 大學生來講就是勤學。我們(men) 在做選擇的時候,他一定是有一個(ge) 價(jia) 值觀來做支撐的,這樣,我學習(xi) 的動力就是來自那裏。學和不學,你的背後真正的價(jia) 值支撐是什麽(me) ?如果說我隻是為(wei) 自己將來有個(ge) 好生活而學習(xi) ,那一部分家庭非常富裕的同學,他完全可以說我不需要學習(xi) 。當我們(men) 把自己定位成,為(wei) 國家、為(wei) 民族的振興(xing) 而學習(xi) 的時候,我想我們(men) 就有了這一個(ge) 正確的價(jia) 值取向,我們(men) 就有學習(xi) 的這個(ge) 動力。

  主持人康輝:

  謝謝艾教授。解決(jue) 這位同學剛剛提出的這個(ge) 問題其實首先是要立大誌,讓這個(ge) 大誌再激發我們(men) 的勤奮、努力。其實在這方麵,尤其是清華大學的同學們(men) ,可以向你們(men) 的一位校友學習(xi) ,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既是有實幹精神的戰略家,也是一位有戰略意誌的實幹家,所以他在很多論述當中都在強調“篤行”、“實幹”。那接下來我們(men) 請艾四林教授繼續為(wei) 大家解讀。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知識、認識,這是從(cong) 哪裏來的?知識、認識它是從(cong) 幹中,從(cong) 實踐中獲得的。毛澤東(dong) 同誌講,實踐出真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重視實踐,強調實踐是理論之源,在這方麵,他也非常強調調查研究。他說:“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jue) 策權。”

  比方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精準扶貧,就是在他調研扶貧工作的路上提出來的。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總書(shu) 記從(cong) 東(dong) 到西,從(cong) 南到北,從(cong) 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走遍了全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詳細了解貧困戶家庭的衣食住行各個(ge) 方麵的情況。在這個(ge) 過程當中,他提出了精準扶貧。

  我想講第二點,知識的對錯它是在實踐中,在“幹”中來分辨的。一個(ge) 理論,一種思想,一種認識,究竟是對還是錯,靠什麽(me) 來檢驗呢?馬克思在《關(guan) 於(yu) 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對這個(ge) 問題做了非常明確的回答,一個(ge) 理論是不是真理隻能靠社會(hui) 實踐來檢驗。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我們(men) 的各項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人民、曆史的檢驗。一個(ge) 幹部的執政能力要靠實踐來體(ti) 現,執政水平要靠實踐來檢驗。

  第三點,本領隻能在“幹”中,在實踐中提高。早在習(xi) 近平同誌擔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期間,對這個(ge) 問題就有非常深刻的論述。他在談到後備幹部培養(yang) 的時候說,我們(men) 不能把後備幹部放到溫室中去精心地培育,而要把他們(men) 放到艱苦的崗位,複雜的環境中去鍛煉、去成長、去鑒別。在梁家河,青年習(xi) 近平什麽(me) 活都幹,挑糞、種地、打壩等等。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眼中,習(xi) 近平就是一個(ge) 吃苦耐勞的好後生。雖然吃了很多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後來回憶說:“那段經曆讓我受益匪淺。”

  我剛才從(cong) 三個(ge) 方麵講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什麽(me) 特別崇尚行動,崇尚實踐。下麵我想說的是敏行,如何才能做到成功的實踐,成功的行呢?我們(men) 下麵接著看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是如何講的。

第二段落

  微視頻二:

  “積土而為(wei) 山,積水而為(wei) 海”。幸福和美好未來不會(hui) 自己出現,成功屬於(yu) 勇毅而篤行的人。堅持開放共贏,勇於(yu) 變革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目標不斷邁進,共創亞(ya) 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主持人康輝:

  我們(men) 剛剛聽到的這段話,是習(xi) 近平主席在博鼇亞(ya) 洲論壇2018年年會(hui) 開幕式上發表演講的時候他講到的。在這段講話裏他說到了“積土而為(wei) 山,積水而為(wei) 海”,這個(ge) “積”字講的正是篤行。我們(men) 怎麽(me) 樣全麵準確地來理解這句話?

  經典釋義(yi) 人毛佩琦:

  “積土而為(wei) 山,積水而為(wei) 海”這句話出自《荀子·儒效》當中。從(cong) 字麵上看“積土而為(wei) 山,積水而為(wei) 海”,山再高,也是一抔土一抔土累積而成的。水再深,也是一滴水一滴水匯集而成的。首先,它表明不論是偉(wei) 大的人,還是平凡的人,都要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夠達成遠大的目標。

  第二個(ge) 層次,我們(men) 說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終。說“積土而為(wei) 山,積水而為(wei) 海”,那麽(me) 你積著積著不積了,那山還成山嗎?匯集水,中途停止了,那麽(me) 這個(ge) 水還能夠成為(wei) 大海嗎?不能夠。

  我們(men) 還有一句大家非常熟知的話,出自《戰國策·秦策》,它說“詩雲(yun) :‘行百裏者半於(yu) 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後來這個(ge) 成為(wei) 一個(ge) 成語,叫做“行百裏者半九十”。你走一百裏,走到九十裏,才走了一半,最後十裏很困難。為(wei) 什麽(me) ?勞累了,堅持的時間太久了,付出的勞動太多了,雖然目的在前麵,但是你鬆懈了。前麵怎麽(me) 樣?所有的努力白費了。

  大家都知道,《荀子》的一段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句話非常精彩,所以不論你的麵前有多大的困難,隻要你有堅持不懈的努力,隻要你的方向是正確的,最後都能夠實現你的目標,江和海需要靠一滴水的積累,高山是要靠一抔一抔土的累積,所以一個(ge) 偉(wei) 大事業(ye) 要從(cong) 一點一滴做起。

  主持人康輝:

  “積土而為(wei) 山,積水而為(wei) 海”,這個(ge) “積”字是篤行,它也提示我們(men) 篤行是要尊重客觀規律的。

  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當中,引用這句儒家文化的經典名言也是在強調,成功的實踐不會(hui) 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辛勞,也需要付出智慧。

  那麽(me) 在新時代,我們(men) 怎麽(me) 做到真正的篤行呢?應該尊重哪些規律呢?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的確,行動不是盲行,實踐不是盲目的實踐。但怎樣才能幹好?

  第一,幹好就要久久為(wei) 功。常言說“一口吃不成胖子”。的確,一個(ge) 成功的實踐就是一個(ge) 堅持到底的實踐。所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除了要有這樣一種隻爭(zheng) 朝夕的這種幹勁,還要這種久久為(wei) 功的韌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過山西右玉縣治沙的故事來說明這點。

  山西省右玉縣地處毛烏(wu) 素沙漠的天然風口地帶,是一片不毛之地。新中國成立以後,從(cong) 第一任縣委書(shu) 記就開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治沙。後來,就是按照這一個(ge) 目標,按照這個(ge) 藍圖幹下去,最終將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這個(ge) 故事就在告訴我們(men) 的幹部,我們(men) 的幹部要有一種功成不必在我的這種境界。一個(ge) 好的藍圖隻要是科學的、合理的、符合實際的、符合老百姓願望的,就要像接力賽一樣一棒接著一棒地幹下去。

  第二點,幹好就要依靠群眾(zhong) 。有一句諺語我想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一個(ge) 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夠走得更遠”。

  實踐不是單個(ge) 人的活動,它是群眾(zhong) 性的活動,是社會(hui) 實踐。任何一個(ge) 單個(ge) 人是幹不成大事的。所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強調我們(men) 幹部要提高自己的本領,辦法在哪裏?辦法就在群眾(zhong) 中。1984年,習(xi) 近平同誌擔任河北省正定縣縣委書(shu) 記,給正定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寫(xie) 了一封信。習(xi) 近平同誌提出,要改變衙門作風,要深入基層,深入老百姓,要做調查研究,要拜群眾(zhong) 為(wei) 師,要從(cong) 群眾(zhong) 那裏尋找源頭活水。要求當地的幹部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走基層、搞調研。習(xi) 近平同誌他在擔任縣委書(shu) 記期間走遍了所有的村子,正是因為(wei) 問題找得準,措施定得實,當地的經濟、社會(hui) 得到了較快發展。

  勤勞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標識,三是幹好就要勤奮勞動,正所謂“業(ye) 精於(yu) 勤,荒於(yu) 嬉”。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lin) 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回信,提出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wei) 大、勞動最美麗(li) 。

  主持人康輝:

  剛剛艾四林教授提到了,在五一勞動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勞模本科班的學員回信,對他們(men) 進行勉勵。現在讓我們(men) 掌聲歡迎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勞模本科班的學員蔡鳳輝、王建清。

  兩(liang) 位好。

  嘉賓蔡鳳輝、王建清:

  您好。

  主持人康輝:

  你好。你看我們(men) 的勞動模範都是穿著自己的工作服來的。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那這位是蔡鳳輝,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她是北京環境衛生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天安門項目人工組的組長,一位環衛工人。這位是王建清,他是東(dong) 風汽車公司商用車有限公司總裝配廠調檢一車間“王濤班”班長。

  剛剛我們(men) 談到了總書(shu) 記給勞模本科班的學員回了信。我相信問任何一位學員說接到回信的那一刻是什麽(me) 心情,大家都會(hui) 說很激動。那女同誌的情緒會(hui) 不會(hui) 更強烈一些?

  嘉賓蔡鳳輝:

  當接到總書(shu) 記的回信的時候,我的心簡直非常激動。作為(wei) 勞模班的一員,作為(wei) 環衛集團的一名環衛工,我覺得自己幹的就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可是黨(dang) 和國家給了我那麽(me) 高、那麽(me) 多的榮譽,還有我40多歲了,圓了一個(ge) 大學夢。我會(hui) 珍惜現在的這個(ge) 機會(hui) ,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努力學習(xi) 。用自己的幹勁、闖勁、鑽勁鼓舞更多的人。

  主持人康輝:

  謝謝。剛剛蔡師傅說到的,要用自己的這種幹勁、闖勁、鑽勁去鼓舞更多的人,那這句話也是總書(shu) 記在給他們(men) 的回信當中提到的,我印象也非常深。大家知道,天安門廣場每一天的人流特別密集,所以他們(men) 每天的工作時間可能都超乎想象地長,特別累。所以他們(men) 工作當中的這個(ge) 幹勁,我們(men) 是實打實能夠看到的。但是在您工作當中,這個(ge) 闖勁和鑽勁又如何更好地體(ti) 現嗎?

  嘉賓蔡鳳輝:

  2012年的3月份,當時我帶了120人,然後走著在天安門作業(ye) ,幹了七天,我們(men) 的腳全磨上了泡。完了以後我就在琢磨,我怎麽(me) 才能讓我的員工又省勁,又把活幹得更好。有一次我是去廣外醫院,在路上我看到了一個(ge) 三輪車,我一看我覺得這三輪車也可以用到天安門廣場,後續我又改造一些,就是後麵(怎麽(me) )放垃圾,包括用這個(ge) 夾子,工具怎麽(me) 放到車上。所以現在,可能就說作為(wei) 我們(men) 更省勁、更節力,而且我們(men) 的效率也更高。

  主持人康輝:

  所以就是提高工作的效率,讓篤行更能落到實處,有這個(ge) 想法,更有這個(ge) 行動。特別謝謝我們(men) 環衛工人辛勤的付出。

  王師傅是剛剛我們(men) 介紹了,他是做汽車,特別是(做)零配件的這樣一個(ge) 工人,蔡師傅談到了她的工作當中,怎麽(me) 實現這個(ge) 既苦幹的同時又巧幹。在您的工作當中是不是也經常必須要動腦子?

  嘉賓王建清:

  我們(men) 的一輛整車,不管是大卡車還是小轎車,它是由上萬(wan) 個(ge) 零件組裝起來。那麽(me) 作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工種,我給它起了個(ge) 名字,就叫“客戶體(ti) 驗師”,我們(men) 就是要把這些上萬(wan) 個(ge) 零件,組裝起來的汽車,站在客戶的角度,去認真地鑽研它的每一個(ge) 點,每一滴。讓我們(men) 的客戶能夠在他購買(mai) 這輛車的時候,就有一種最佳的駕乘舒適感,能夠安全放心地使用。當工人也要當最優(you) 秀的。

  主持人康輝:

  非常棒的一句話,當工人也要當最優(you) 秀的。好,謝謝兩(liang) 位勞模。謝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的那封回信當中,有兩(liang) 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這兩(liang) 句話,也是對篤行的最好的動員和號召。

  現在讓我們(men) 再來聽一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篤行的講話。

第三段落

  微視頻三: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去奮鬥的這個(ge) 曆史任務,光榮而艱巨,是需要我們(men)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懈地為(wei) 之共同努力,所以說“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我們(men) 這一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就是要繼往開來、承前啟後,建設好我們(men) 的黨(dang)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我們(men) 要把我們(men) 國家建設好,要把我們(men) 民族發展好,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朝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這樣一個(ge) 曆史目標奮勇前進。

  主持人康輝:

  這段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2年11月29號在參觀“複興(xing) 之路”展覽的時候說的。“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在這裏,總書(shu) 記對一句經典名言進行了巧妙的化用。那這句經典名言到底出自哪裏呢?我們(men) 請毛佩琦教授為(wei) 大家做講解。

  經典釋義(yi) 人毛佩琦:

  “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這句話出自明末清初一個(ge) 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的《日知錄》當中。“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wan) 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luan) ,神州蕩覆,宗社丘墟!”

  “昔之清談談老莊”,他講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一種清談之風。談老莊,談玄學,完全不切實際。所有關(guan) 於(yu) 國計民生的事情一律不談。

  “今日之清談談孔孟”,孔子、孟子他(們(men) )後來這個(ge) 學問的體(ti) 係,形成理學和心學的體(ti) 係。宋以後,理學、心學有一批人專(zhuan) 門談性和命,向人的內(nei) 心去尋找真理,去尋找答案,他們(men) 已經成為(wei) 另外一種玄學,把實學給拋棄了。造成什麽(me) 結果?“股肱惰而萬(wan) 事荒”。股肱,像大腿、胳膊,是人的最重要的軀體(ti) ,對於(yu) 國家而言,“股肱”是國之大臣,掌握大政方針的。“股肱惰而萬(wan) 事荒”,大臣不幹實事了,他也去清談,所有的政務全荒廢了。“爪牙亡而四國亂(luan) ”,具體(ti) 各級辦事人員,他們(men) 不再從(cong) 事具體(ti) 工作了。“四國亂(luan) ”就是各個(ge) 地方的政事也荒廢了。“神州蕩覆,宗社丘墟”,最後的結果就是國家的滅亡。

  這句話出自顧炎武的口中,顧炎武他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人,他眼見明朝滅亡這樣一個(ge) 慘劇,他在反思明朝為(wei) 什麽(me) 滅亡,他得出一個(ge) 結論,明朝滅亡的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崇尚清談。所以,這種清談誤國是一個(ge) 千古的教訓。實幹才可以興(xing) 邦,空談誤國。

  主持人康輝:

  我想任何時代都不需要那些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在新時代,我們(men) 肩負著重大的曆史使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已經把實幹這個(ge) 道理講得非常透徹了。

  那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艾四林教授為(wei) 大家解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實幹的三句話。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的確,“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沒有“幹”,一切都是空談,一切都變成烏(wu) 托邦。力行,下麵我想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三句話來講一講。

  第一句,“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社會(hui) 主義(yi) 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e) ,我們(men) 不可能從(cong) 書(shu) 本中找出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不可能從(cong) 理論邏輯中推演出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那靠什麽(me) ?隻能靠幹。一部電影,叫做《我們(men) 村裏的年輕人》,這部電影拍攝於(yu) 上個(ge) 世紀五十年代,其中有一個(ge) 插曲,這四句歌詞是這樣的,“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幸福不會(hui) 從(cong) 天降,社會(hui) 主義(yi) 等不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引用過這首歌曲裏麵的歌詞。他引用這句歌詞,就是要告誡我們(men) 的廣大幹部和全國上下,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不是等來的。

  第二句,“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時代,是我國全麵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我們(men) 現在比曆史上任何一個(ge) 時期更接近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我們(men) 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實現這個(ge) 目標。

  但是在未來,我們(men) 還麵臨(lin) 很多的挑戰,還有很多的困難需要我們(men) 去克服。因此總書(shu) 記強調,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越近,越需要我們(men) 不能鬆懈,越要我們(men) 更加努力,越是需要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新時代需要無數的實幹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是我們(men) 這個(ge) 新時代的最大的實幹家。在工作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倡導,行動至上,馬上就辦!關(guan) 於(yu) 馬上就辦還有一個(ge) 小故事。1991年,當時擔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針對福州市委市政府的辦事效率,提出馬尾經濟開發區的事馬上就辦。之後不久,“馬上就辦”這四個(ge) 大字就掛在了福州市委的大院裏,提醒廣大幹部要敢作為(wei) 、要快作為(wei) 、要提高效率。

  第三句,“青春是用來奮鬥的”。

  我想問一下大家,你們(men) 是青春的一代,青春年華,你們(men) 是怎麽(me) 奮鬥的?

  觀眾(zhong) :

  記得我在大三的時候,我們(men) 同學一起到一個(ge) 水電站上去實習(xi) 了一個(ge) 月,在那一個(ge) 月,我們(men) 同學和水電站上的工作人員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飯、一起休息。因為(wei) 一直在工地上工作,所以條件比較艱苦。但是我們(men) 也收獲了很多。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說得好。下麵我們(men) 再請一位同學。

  觀眾(zhong) :

  曾經我是一名邊防軍(jun) 人,在雪域高原西藏服役兩(liang) 年。在部隊的生活,其實不僅(jin) 教會(hui) 了我堅持,更加教會(hui) 了我奮鬥。退伍後回到學校,作為(wei) 一名學生,我發奮學習(xi) ,畢業(ye) 後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e) 。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確實,人的青春隻有一次,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的際遇和使命,你們(men) 這一代青年際遇和使命又是什麽(me) 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是這樣說的,你們(men) 這一代青年人的際遇和使命就是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而奮鬥,這是你們(men) 最大的際遇,也是你們(men) 最大的考驗。

  這一代青年人,他(們(men) )是和我們(men) 的新時代同行的。大家想一想,現在20多歲的青年,到2020年,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時候,還不到30歲。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候,也不過40歲左右。到2050年,也就是本世紀中葉,我國全麵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時候,也才50出頭。也因此可以這樣講,現在的青年要全程參與(yu)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因此,你們(men) 就要牢記奮鬥是我們(men) 的選擇。選擇了奮鬥,選擇了吃苦,就選擇了未來的收獲。

  縱觀世界發展史,一些偉(wei) 大的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他們(men) 的重要的成果往往是產(chan) 生於(yu) 他們(men) 的青年時期。在《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發表的時候,馬克思不過才三十歲,恩格斯二十八歲,牛頓、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的時候,分別才是二十二歲、二十八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這樣一些例子就是要告訴我們(men) 的年輕人,要下定奮鬥的決(jue) 心,要做這個(ge) 新時代的開創者、奮進者、奉獻者,而不要做這個(ge) 新時代的彷徨者、旁觀者。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是艱辛的,奮鬥是曲折的,奮鬥是長期的,但奮鬥者是幸福的!

  主持人康輝:

  謝謝這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經典釋義(yi) 人為(wei) 我們(men) 帶來的講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過一段話,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要把小事當作大事幹,一步一個(ge) 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隻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在節目的最後,讓我們(men) 一起重溫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當中關(guan) 於(yu) 篤行的那些經典篇章,我們(men) 再次來感悟從(cong) 古至今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經典誦讀環節

  經典誦讀人於(yu) 姍:

  《冬夜讀書(shu) 示子聿》·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勸學篇》節選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發布時間:2018年10月15日 06:11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