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近指遠 修齊治平

蒙曼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百家講壇》欄目一直致力於(yu) 架起學者和大眾(zhong) 的橋梁。近日,它又做了一個(ge) 特別節目,要架起傳(chuan) 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橋梁,古典和當代的橋梁,領袖和人民的橋梁。這個(ge) 節目叫《平“語”近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典》。

  平“語”,顧名思義(yi) ,有三層含義(yi) 。第一層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語言,是他在各種講話中引用過的經典名句。第二層是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第三層是說這些語言關(guan) 涉到修齊治平的宏大理想。總書(shu) 記一向高度重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他樂(le) 於(yu) 用典,善於(yu) 用典。這些用典本身就意味著總書(shu) 記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思考、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是節目的核心與(yu) 載體(ti) 。平易近人意味著總書(shu) 記引用典故的方式。他不擺架子,不故弄玄虛,而是認認真真地和人談問題,講道理。他的話很親(qin) 切,聲聲入耳;他的道理意味深長,句句走心,這叫作語近指遠,平易近人。修齊治平則是這個(ge) 節目的最終目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飽含著中國的倫(lun) 理原則、政治智慧,更飽含著中國人的修養(yang) 功夫,中國人希望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從(cong) 自我完善開始,達到社會(hui) 完善,乃至天地完善。這些觀念構成了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具有極強的理想性、邏輯性和實踐性,不僅(jin) 可以清楚地解釋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的文明可以綿延數千載而傳(chuan) 承不絕,還可以構成當今世界麵對各種自然和社會(hui) 挑戰時,一種獨具特色的解決(jue) 思路,讓中國能夠澤及世界,讓傳(chuan) 統得以嘉惠未來。

  為(wei) 什麽(m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引用這些經典,為(wei) 什麽(me) 媒體(ti) 要宣傳(chuan) 這些經典?我的理解有如下三個(ge) 方麵。第一,解決(jue) 中國的事情,決(jue) 不能忽略中國智慧。中國具有悠久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明。這種文明是開放的,但更是有獨立屬性和獨特價(jia) 值的。在過去的五千年中,中國人以自己的方式和智慧解決(jue) 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men) 不僅(jin) 沒有被打垮,反倒以近悅遠來的方式,讓這種文明不斷發展壯大,這是值得每個(ge) 中國人驕傲的事情。民間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中國的問題是我們(men) 自己的問題,中國的智慧是我們(men) 自己的智慧,我們(men) 攥著這樣一把曆久彌新的金鑰匙,有什麽(me) 理由不自信呢?第二,這些傳(chuan) 統智慧其實也是中國特色和社會(hui) 主義(yi) 的統一。我們(men) 現在所堅持的社會(hui) 主義(yi) 理想和道路在中國並非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它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著相當多的共通之處。社會(hui) 主義(yi) 理想強調社會(hui) 平等,這和兩(liang) 千多年前儒家經典《禮記》中所憧憬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高度契合,這種對大同社會(hui) 的追求深深地根植於(yu) 我們(men) 的民族文化之中,我們(men) 才能被其吸引,並且執著追求。同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講為(wei) 人民服務,而儒家也早早地樹立了“民本”思想,產(chan) 生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道德追求,這樣的精神追求行用於(yu) 今天,就是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換言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有很強的超越性,對它的學習(xi) 、思辨與(yu) 踐行,其實也是把中國特色和社會(hui) 主義(yi) 融為(wei) 一體(ti) 的過程,是我國理論建設與(yu) 精神塑造的應有之義(yi) 和發展方向。第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ge) 節目不僅(jin) 講總書(shu) 記怎麽(me) 說,更講總書(shu) 記怎麽(me) 做,也講其他先進模範怎麽(me) 做。這些生動的事例就是榜樣。中國人喜歡“聽其言,觀其行”。中國傳(chuan) 統儒學講究“知行合一”。總書(shu) 記和其他踐行者共同成為(wei) 這個(ge) 時代的榜樣,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必然會(hui) 激活全民族見賢思齊的文化基因,讓更多中國人砥礪前行。

  作為(wei) 經典釋義(yi) 人,我參與(yu) 錄製了節目的第八集與(yu) 第十一集。第八集“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講學習(xi) ,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鬆”講理想。學習(xi) 與(yu) 理想都是中國文化的大主題。中國人相信“人非生而知之者”,天才並不真的存在,但學習(xi) 一定會(hui) 使人進步。中國人還認為(wei) ,學習(xi) 的目的不是為(wei) 了當官發財,人應該有更高遠的理想。這個(ge) 理想不是利己的,而是利他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種與(yu) 國休戚的情懷,正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基礎。

  做經典釋義(yi) 的過程也是我個(ge) 人學習(xi) 的過程。作為(wei) 一名中國古代史教師,我了解很多古代關(guan) 於(yu) 學習(xi) 、關(guan) 於(yu) 理想信念的說法和事例。但是,通過聆聽總書(shu) 記講話,我知道它被怎樣內(nei) 化到領袖的思考中,成為(we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思想解讀,我也更加明了,這些代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格言警句,是如何與(yu) 中國的現實問題緊密結合。通過現場訪談,我了解到這些理想信念在中華大地上反複實踐的感人事例。通過現場誦讀,我也和全場一起重溫經典,心潮澎湃。我是一名大學教師,肩負著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責任。我一直認為(wei) ,這個(ge) 職責不應該僅(jin) 僅(jin) 體(ti) 現在對學生的專(zhuan) 業(ye) 指導,更應該體(ti) 現於(yu) 對他們(men) 人生的陪伴與(yu) 引導。設立這樣一個(ge) 環節,是這個(ge) 節目的一個(ge) 創新。它直接溝通了老師與(yu) 學生、領袖與(yu) 青年、過去與(yu) 未來。我相信,我們(men) 彌足珍貴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通過這種潤物無聲的方式,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傳(chuan) 承與(yu) 傳(chuan) 播。

發布時間:2018年10月11日 09:36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