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距離隆教佘族鄉(xiang) 白塘灣旅遊度假區2公裏處拍攝的正在修建中的鄉(xiang) 鎮安置房項目(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鵬飛 攝
在隆教鄉(xiang) 白塘村路段旁,一棟棟三層新式樓房整齊排列。村民楊陰治告訴記者,他們(men) 一家8口原來擠在老舊的磚瓦房,現在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樓房。
福建省漳州龍海市隆教佘族鄉(xiang) 曾是閩南一處背山靠海的“小邊窮”。山地貧瘠崎嶇,海港資源匱乏,交通偏僻的隆教鄉(xiang) 長期是縣裏發展的後進生。
近兩(liang) 年,隆教鄉(xiang) 以增強黨(dang) 建為(wei) 突破口,不斷帶領群眾(zhong) 拓寬眼界,發揮資源優(you) 勢,開啟“大山、大海、大項目”發展模式,帶領群眾(zhong) 走上一條康莊大道。
日前,“感動隆教·佘鄉(xiang) 之星”暨美德善行十大人物頒獎晚會(hui) 在民族中學廣場舉(ju) 行,徐鳳國、李月明等10名“佘鄉(xiang) 之星”用他們(men) 的感人事跡,展示了佘鄉(xiang) 群眾(zhong) 堅強、勇敢、友愛的淳樸民風。
民風淳的背後是黨(dang) 風正。近年來,隆教鄉(xiang) 不斷強化黨(dang) 對農(nong) 村工作的全麵領導,不斷發揮農(nong) 村黨(dang) 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wei) 實現脫貧致富打下牢固根基。
隆教鄉(xiang) 黨(dang) 委嚴(yan) 格執行龍海市委確定的“三看三有”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看能不能打開局麵、看敢不敢擔當負責、看是不是清正廉潔;經濟有沒有發展、環境有沒有變化、風氣有沒有好轉。麵對群眾(zhong) 的抱怨和反對,隆教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主動作為(wei) ,安排鄉(xiang) 、村各級幹部輪番“入村走訪”“駐鄉(xiang) 夜訪”,一方麵向群眾(zhong) 介紹講解全鄉(xiang) 發展規劃,另一方麵收集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痛點難點。
考察一線幹部工作機製的推行,極大調動了幹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推進白塘灣國際旅遊度假城項目建設中,時任黨(dang) 委秘書(shu) 、黨(dang) 政辦主任的鄭武勇,主動克服離家遠、孩子小的實際困難,一頭紮進項目征地拆遷,吃住臨(lin) 時指揮部,有力推動了項目進程。
黨(dang) 員幹部勇於(yu) 攻堅克難和不偏不倚,在群眾(zhong) 中樹立了良好的標杆,佘鄉(xiang) 群眾(zhong) 以極大的熱情紛紛投身脫貧致富的大發展中,為(wei) 後期項目建設打下良好群眾(zhong) 基礎。
在黨(dang) 委堅強有力的帶領下,2016年以來,隆教鄉(xiang) 完成房屋拆遷6萬(wan) 多平方米,征地1300多畝(mu) ,遷移墳墓300多座,化解了一批長期阻撓項目施工建設的矛盾糾紛,有力保障了沿海大通道龍海段、中海油LNG、白塘灣國際旅遊度假城等項目的用地需要。
這是福建省漳州市隆教佘族鄉(xiang) 白塘灣沙灘(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鵬飛 攝
位於(yu) 隆教鄉(xiang) 的白塘灣國際旅遊度假城,以獨特的“海底兵馬俑”牛頭山古火山口、月牙形的白塘灣,海天一色的美景,深受各地遊客特別是閩西南內(nei) 陸縣區人們(men) 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白塘灣國際旅遊度假城今年以來共接待遊客20多萬(wan) 人次。
當前,懷特旅遊酒店、海洋實驗基地等一批億(yi) 元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利用山海資源引進大項目、好項目,打響濱海休閑特色旅遊品牌成為(wei) 隆教鄉(xiang) 一大特色。
旅遊是隆教鄉(xiang) 日漸興(xing) 起、推動發展的支撐之一,之前,隆教的能源產(chan) 業(ye) 已頗具規模。台企華陽電業(ye) 有限公司稅收多年獨占鼇頭,年納稅突破12億(yi) 元,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總投資20億(yi) 元的福能風電順利投產(chan) ,68台風電機年可發電3億(yi) 千瓦時,產(chan) 值近2億(yi) 元;總投資71億(yi) 元的中海油LNG項目主體(ti) 工程於(yu) 去年11月21日順利開工,已完成填海造地工程,形成陸域麵積約40萬(wan) 平方米,一期建設規模300萬(wan) 噸LNG/年,投產(chan) 後將成為(wei) 工業(ye) 支柱企業(ye) 。能源工業(ye) 將成為(wei) 未來隆教鄉(xiang)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行業(ye) 。
隆教鄉(xiang) 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39人,相比龍海市其他鄉(xiang) 鎮,脫貧攻堅任務較重。貧困戶藍玉桃早年喪(sang) 偶,獨自撫養(yang) 3個(ge) 子女長大成人。沒想到,兒(er) 子與(yu) 兒(er) 媳婦因疾病等原因,生活無法正常自理,一家陷入困境。本該安享晚年、含飴弄孫,卻一個(ge) 人再次擔起了家庭重擔。因年事已高,藍玉桃在家附近的閩隆農(nong) 產(chan) 品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幫忙除草、施肥、揀菜,打工掙錢養(yang) 家。“自從(cong) 來了合作社,日子才稍微好過一點”,她對記者說,現在工錢70元一天,平均一個(ge) 月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
隆教鼓勵閩隆與(yu) 周邊35戶貧困戶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引導貧困戶通過小額貸款發展種植業(ye) 、養(yang) 殖業(ye) ,2年多來,53戶139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並得到有效鞏固。
雖然地理位置偏遠,隆教鄉(xiang) 堅持拆清楚、掃幹淨、擺整齊,推進衛生文明創建工作,一批中小學校、村辦衛生所、敬老院、“四好”公路、水利設施、垃圾中轉站等民生項目開建投用,民生福祉不斷增強。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